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2|回复: 0

    青山绿水入画卷 秀美乡村展新颜--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熊氏祠村打造美丽乡村记略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191

    回帖

    1万

    积分

    铜牌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2219
    发表于 2020-1-9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青山绿水入画卷 秀美乡村展新颜--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熊氏祠村打造美丽乡村记略



           熊氏祠村位于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中心,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333省道、长灵旅游公路、随长公路穿境而过,距麻竹高速入口15分钟,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境内分布有大洪山鸳鸯河漂流、熊氏祠村革命根据地旧址、长岗旅游集镇、长岗三泉(南泉、牡丹泉、珍珠泉)、石龙埂、观音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市级旅游名村”“绿色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村依托中国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字招牌,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农村环境、生态文明、脱贫攻坚、农村党建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
      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宜居村庄
      熊氏祠村依托市规划设计院勾画了发展蓝图,对村内社会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居民聚并点进行详细规划,以道路、河流为界,形成“一轴、两片、三带、四点”的功能结构,“一轴”即S333省道形成的对外交通景观轴;“两片”即S333省道所分成的东北片区和西南片区;“三带”即沿鸳鸯河、琵琶湖及石龙埂处的溪流形成的滨河景观带;“四点”即沿新建居民点发展的点状村落景观节点。全力打造新农村聚焦“高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抢抓核心景区向全域旅游过渡的机遇期,以原始山体景观,结合地形和现状道路为基本元素,形成一个建筑布局合理、依山傍水、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高标准现代居住小区,打造兼具自然古朴美与现代生活美相统一的人文特色小区。规划居住区结构为“一心、两环、三区”。“一心”即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位于社区入口主干路,配套有小型商店、超市、餐饮、民宿等公共设施以及供给农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两环”即沿居住区主干道形成的环状交通轴;“三区”,即农户居住区、人文景观区、商业经济区。
      
      坚持融合发展, 打造富裕村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发展底盘。依托镇域市政管网,紧贴群众生产生活,不断完善村域给水、排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设施,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该村投入资金21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10条11.6公里,硬化沟渠9000米,沿河道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建花坛800平米,栽植各类景观树50万株,打造700米的“一河两岸”景观带,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
      积极创新发展模式,集聚发展动能。一是以项目促发展。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优势,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引进投资15亿元的自在小镇旅游项目,涵盖伴莲湾小镇、康养社区、商业街区、空山花谷,致力于打造“景区+小镇+营地+田园综合体”的文旅发展新模式。二是以产业做支撑。因地制宜培育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及有机稻种植绿色主导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土黑猪养殖产业,率先引进本土特色企业常盛食品有限公司,从事香菇深加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香菇种植3000余户,就近解决农户就业200余人。三是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该村多年来不断实施增绿工程,补植风景树3000余株,打造慈忍公园,既让绿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也让绿色成为村民致富的新源泉。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发展高端客户需求的金钻商业酒店,一方面鼓励农户沿S333旅游主干道、“一河两岸”发展民宿经济,推行吃住玩一体的廉价农家乐经济,让游客吃上自家农家菜、土猪肉,住上舒适农家房,体验农家垂钓乐趣,共享绿色产业经济带来的福利。
      
      改善农村经营体制,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底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股,盘活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8年底,全村资金现金1400余万元,资产类房屋、机械、电器折合人民币42.04万元,全村总户数604户,2221人,合计配股37025股,其中年龄股27951股,劳力股8836股,基本股238股。通过配股,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同时为村民“坐地生财”的致富新途径,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坚持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村庄
      熊氏祠村依托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独特的红色基因,围绕熊氏祠村还建房,高标准打造特色民俗村,传承发展民间传统文化。熊氏祠民俗村始建于2016年,位于康养小镇规划区内,涉及该村三个小组,占地面积112.9亩,建筑面积约48000平方米,共有住房214套,分三种户型(190平方米、220平方米、270平方米),总投资近7000万元,资金主要来源为棚户区改造资金。2017年完成一期还建搬迁,2018年完成二期拆迁搬迁,目前已经入住147户,第三期拆迁搬迁已经启动,现正在装修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搬迁入住,搬迁户数38户。三期完成后,民俗村户数将近200户。
      
      为了进一步改善民俗村人居环境,该村自今年5月份开始,对民俗村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约150万元,主要包括绿化提档升级、文化氛围打造、环境卫生和秩序治理等除杂除草25000平方米、建民俗文化墙2000平方米、搭建柴棚1600米、清理排水沟500米、清理清运垃圾及废弃物200立方。同时,以民俗文化为引领,持续推动乡风民风大转变。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团结奋进的农村社会新风尚,兴建村级文化广场3处,组织民间放映队、歌舞队、腰鼓队,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弘扬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进一步繁荣村级文化,居民幸福感逐年增加。
      坚持绿色理念,打造美丽村庄
      扮靓“五清一改”示范区。今年以来,熊氏祠村在村庄环境整治上,着重开展两场战役。一是打响“三清一改一植”春季战役。今年以来,清理垃圾591吨,清理堰塘169口,清理沟渠25公里、河道20公里,清理畜禽养殖及农业生产废弃物226吨,完成绿化补植16万株,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五清一改”的村庄清洁行动。熊氏祠村还建房小区率先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栽满绿”的要求,对居住户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整治。同时,为彻底改变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种菜浇粪的陋习,村“两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还建房聚并点300米处,对荒坡荒田进行平整复垦,赠田于民,为每户还建房划定一定范围的蔬菜瓜果种植区,经过环境整治提升,熊氏祠村昔日的“小菜园”、垃圾死角被打造成了休闲小驿站,各条道路干净整洁且两侧绿植郁郁葱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清爽利落,整个村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田园综合体带来的福祉。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