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秋泓

    道德故事

      [复制链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梯和路石



    达尔文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是一曲人梯、路石精神的赞歌。

    达尔文的老师汉斯罗教授发现了达尔文在生物学方面有惊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便鼓励学习神学的达尔文钻研自然科学,推荐达尔文参加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五年中,达尔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采集到的矿石、动植物标本不断寄给汉斯罗教授。教授把这些东西仔细地进行分类,小心地加以保管,有时还请专家进行鉴定,对达尔文寄来的日记、信件、考察报告,教授都认真阅读,并挑选其中的精华,到剑桥大学的哲学学会上去宣读,或者印发给知名学者。汉斯罗这时已是誉满英伦三岛的植物学家,达尔文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但汉斯罗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引导、扶持达尔文摆脱了当牧师的命运,走进了科学的殿堂,终于创立了进化论学说,即达尔文主义。

    进化论猛烈地冲击了宗教神学,引起教士们的围攻。赫胥黎不怕讽刺、谩骂、威胁、打击,坚定地表示:“我准备接受火刑,如果必须的话,也要支持进化论。”赫胥黎当时已是闻名遐迩的博物学家和地质教授。为了支持达尔文和进化论,他甚至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攻古脊椎动物学,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所以,达尔文主义不是达尔文一人奋斗的结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闪烁着那些自我牺牲者的道德光辉。   

    道德感悟:古语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将之成名,是众多战士浴血牺牲的结果。同样,向科学高峰攀登,并非独自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千千万万人甘当人梯和路石,神九飞天,蛟龙探海,其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的潜心研究和默默耕耘。小到一个单位,大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一种甘为人梯的牺牲精神和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需要一种无私奉献的宽广胸襟和淡泊名利的磊落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正义的林肯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但不管干什么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他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摘自中国教育出版网)

    道德感悟:英国前大法官和总检察长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正的裁判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林肯只为正义辩护,他只是恪守了作为一名律师的职业道德,但其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司法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统的陵园与孩子的墓地



    1797年7月15日,在美国,有一名5岁孩童不慎坠崖身亡。其父母在自有土地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坟墓。此后,因举家迁移,在土地转让时,孩子的父亲对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孩子的墓地作为土地的一部分保留,永不可毁灭。这一条件被写入契约。

    一百年来,这片土地几易主人,但孩子的墓地却依凭契约完整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然而,孩子的墓地却并没有迁移,更没有丝毫损坏。

    又过了一百年,到了1997年7月,正逢格兰特陵园建成100周年,也是孩子去世200周年,政府在修整总统陵园的同时,也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墓地。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还为孩子墓地写了碑铭:“人生下来就充满了烦恼。他的来到像一朵鲜花,很快地凋谢了;他的匆匆离去则像一道闪亮的影子,仍在继续发光。”(摘自海都网)

    道德感悟:一个总统的陵园和一个孩子的墓地毗邻而居,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少年来,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瞻,也令无数人凝神深思。在一个孩子墓地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草根的尊严、私权的神圣,这充分昭示了平等博爱的道德信念和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在公民法治意识越来越觉醒的时代,理性的政府和理智的官员应学会以平等的姿态与公民在利益上进行沟通和博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尼西林与丘吉尔



    二战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一家住在荒郊的茅舍里,他叫弗莱明。
        有一天,他正在田间耕作,忽然听见来自附近沼泽地的呼救声。他迅速跑了过去,看到一个吓坏了的男孩,在拼命地挣扎并大声呼救,泥沼已淹没到他的胸部。毫不犹豫地,弗莱明救起了这个本可能会缓慢而恐怖地死去的少年。
        第二天,一驾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家。从车上走下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自称是昨天被救的那个孩子的父亲。
       “您救了我儿子的命。”他说,“我想报答您的恩情。”
       “不,不,我不需要您的任何回报。”农夫说。
        这时农夫的儿子走出来。“这是您的儿子吗?”绅士问。
       “是的。”农夫自豪地说。

    “那好,我将提供给他和我的儿子同样好的教育,如果他有他父亲同样的美德,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你我都会为之骄傲的人。”绅士说。

    鉴于绅士的诚心实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小弗莱明被送进了极好的学校,随后毕业于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科大学。他就是因发明盘尼西林(青霉素)而闻名世界的亚历山大·弗莱明。
        几年后,那位绅士的儿子得了严重的肺炎,这次又将会是谁来救他的命呢?——盘尼西林!这位二度被救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一个发明家,一个首相,似乎从小就将命运交织在了一起。从他们之间的故事,也许,我们能读懂些什么。(摘自小故事网)

    道德感悟: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盘尼西丁的发明者佛莱明之间的因果轮回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就是为自己铺路。善良的人是不讲报酬的,但生活对于善行的回报,却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着。当我们把援助之手伸向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帮助自己、温暖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痛苦当快乐



    张海迪在山东聊城地区莘县城关医院时,很多人知道她会扎针,所以找她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她热情、认真,不厌其烦地回答病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上班,她提前到医院,下班的时间到了还坚持把病人全部看完,这就要很晚才能回家。一到家,她就累得像一滩泥,躺在床上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吃饭了。”这时妈妈便拿过一条毛巾,垫在女儿脖子上,把饭菜送到床前。母亲哪里知道,海迪连吃饭也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全靠两只胳膊支撑在轮椅扶手上,才能坐住和撑直自己。当她用双手给人扎针的时候,腹部便软瘫下来,时间一长,肋间神经发生剧烈疼痛。又由于她只能侧着身子,用右肋压在轮椅的扶手上给病人扎针,久而久之,她的右肋骨就塌陷了,足足陷进一拳之深,脊椎骨也弯曲成“S”状。

    有时她不上班,也常常有人求她扎针。每当有人来求她时,她总是高兴地为别人效力,好像什么疾病也没有了。世界上带病工作的医生屡见不鲜,但是有谁见过这样的医生:每时每刻以自己的疼痛为代价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不惜损害自己本已病残的身体去维护别人的健康,不惜缩短自己的生命去延续他人的生命呢?

    道德感悟:张海迪精神曾启迪、激励过无数人自强不息、顽强拼博。30多年过去了,时代在变化,而海迪精神永不过时。她饱受苦难却对生活报以微笑,她历尽风雨却予别人一缕阳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关爱别人、忘我工作、奉献社会,人生同样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钉钉子和拔钉子



    有一个小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稍不如意,就会无缘无故地生气和乱发脾气。比如,和同伴吵架了,上课被老师教训了,甚至爷爷拒绝答应他无理的要求。每当这时候,小男孩的表现有两个极端,不是大吵大闹,就是一声不吭。天长日久,同小男孩玩耍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不管在哪,只要小男孩一出现,玩得正高兴的小朋友们就像见到绿头苍蝇一样,立刻一轰而散。为此,小男孩十分难过,他来到父亲的书房请教。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并告诉他,坏脾气爱生气对人对己都不好,今后你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发脾气或生气时就用铁锤在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在栅栏上钉了37 颗钉子。后面几天里,小男孩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高兴的时候,尽量控制不生气或不发脾气。几周下来,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终于有一天,小男孩整整一天也没有往栅栏上钉一颗钉子,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父亲。看见儿子的转变,父亲高兴地对他说:“今后的日子里,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或不生气的话,就从栅栏上拔出一颗钉子。”

    不久,小男孩就把钉在栅栏上的钉子全都拔掉了。父亲带着孩子来到栅栏边对他说:“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改变感到骄傲。你看,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钉子钉过的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别人的心灵上留下疤痕。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疤痕永远都在,你明白了吗?我们对人所造成的伤害,再多的弥补也往往无济于事,宁可事前小心,也不要事后悔恨。所以在生气的时候,不管怎样总要留下退一步的余地,以免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来。”(摘自人人网)

    道德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伤害,永远无法弥补。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心境不佳或只顾一时的口舌之快而迁怒于人、出口伤人,从而断送了友情、葬送了亲情。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就赢得了朋友、赢得了人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好运就会向你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微之处显善良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遮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有了些许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桶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最后,他把目光定在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时,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兜里。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摘自智悲德育网)

    道德感悟: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境界;在别人陷于困境的时候,能够悄无声息地予以全力帮助,小心地把自己的优越感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这是更高的境界。同情弱者,关爱弱者,是一种善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美德,它出于高尚的品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宽 容 是 金



      一名上初三的女学生,暗恋上了自己的老师。女学生被一时强烈的感情驱动,给老师写了一封表示爱情的信。信投递后,她后悔了。老师是一个有了幸福家庭的人,收到信件后,他对自己会产生什么看法?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办?同学们又会怎样鄙视自己?女孩子越想越害怕。她怕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怕父母突然出现在学校里。恐惧嘶咬着女孩的心灵,她甚至想到了轻生。
      然而,好几天过去了,一切都很正常。老师没有不同的神情,同学们也没有异样的目光。平静的一切,几乎使女学生怀疑自己是否寄出了那封信。在一次讲课中,老师似乎不经意地批评邮局有时也出现丢失信件的差错。这使女学生的心情更为轻松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次率真的“过失”,就这样被老师化解了。老师没有利用女学生幼稚的“过失”炫耀自己的崇高,而是把女学生朦胧的爱埋入心底,使之成为永久的秘密。这种崇高的宽容,体现了人格的魅力。(摘自智悲德育网)

    道德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时的迷茫、困惑和冲动,特别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很容易陷入感情的泥淖而难以自拔,甚至会干出一些幼稚、糊涂的事。此时,如果能获得别人的帮助、谅解和正确的引导,无异于一缕阳光令原本阴暗灰涩的心情变得清净、明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有耳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
      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姑娘惊呆了!
      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
      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独自走了。
      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
      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摘自智悲德育网)

    道德感悟:文中的老人多么善良,多么慈祥,多么善解人意啊!正是因为老人不动声色的鼓励与喝彩,让小女孩获取了信心、成就了梦想。对身处逆境的人伸出援手,对自卑气馁的人给予鼓励,这是高尚人格、高雅修养的表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赞美,因为赞美可以创造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1

    主题

    3万

    回帖

    40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40809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17: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责任



    有一年初春的一天,河南郑州一座百年老屋的主人,突然收到一封用英文写的信。信是从英国的一所大学寄来的,信尾的署名是一位名叫汤姆的人。主人清楚的记得,他根本没有外国朋友,更谈不上有海外亲戚了。这封信,是不是寄错了呢?可是地址没有错,信封上的收信人栏里明明白白地写着“房屋的主人”收。带着疑惑,主人小心地拆开信,但里面也全是英文,于是找人翻译。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很荣幸设计了您所居住的房子,从开始到竣工,融入了我大量的心血,它是我年轻时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可是再怎么美观的建筑,也会像人一样,有衰老的一天,世界上任何建筑物都逃脱不了这种劫难。当您收到我这封信时,这座房屋的寿命也将尽了,再住下去,只会导致您与家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虽然,这座房子的处理权不在我身上,但是作为这座房子的设计者,我有责任与义务提醒您:请您务必尽快搬离这座房屋!” 
      房主很重视这封信和设计者“汤姆”的忠告,按照“汤姆”的提醒,在最短的时间内搬离了这所房屋,并封了它。同时,他按照寄信人的地址回了一封信,真诚地感谢汤姆并邀请他来中国做客。 
      一个月之后,房主收到回信,信是“汤姆”的孙子小汤姆寄的。原来,小汤姆的爷爷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建筑设计师,一次来到中国旅行,设计并建造了这座房屋。老汤姆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了,这封信,是老人在遗嘱中重点提到的,要求他的子孙,在六十年之后,务必将这封信交到中国房屋主人的手中。 
      为此,经过子孙两代人的手,这封信终于如期转交到了现在房主的手上。 
        不久,一个暴风雨之夜,伴随着惊雷闪电,这座长达百年的建筑物,真的轰然倒塌了。(摘自天下阅读网)
        道德感悟:这世界上,没有不倒的建筑,只有不朽的灵魂、不倒的道德和不变的责任。灵魂、道德、责任,比那些屹立不倒的建筑,比那些刻在建筑物上的名字,更具有时空穿透力。老汤姆不忘自己的职责,懂得为别人着想,这一份跨越百年的责任和牵挂,不仅感动着房屋的主人,也同样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油然而生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