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扎根乡村育桃李 ——访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中学女教师汪清华 她在学校一直是一位学生最敬爱的老师,领导最信任的员工,教师最喜爱的同事,家长最放心的老师。她爱生如子,让留守儿童的天空充满欢声笑语;她勤于钻研,让生本课堂活力无限;她穿行活动,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她扎根乡村,用信念坚守一方圣土;她甘于平淡,用虔诚的心书写人生。她,就是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女教师汪清华。 奉献母校,回报家乡,是我这一生的愿望和理想 5月19日,记者带着一颗仰慕和崇敬之心驱车来到位于大洪山风景区的长岗镇中心学校,见到了这名身材略显娇小、年仅32岁的优秀女老师。 “奉献母校,回报家乡,是我这一生的愿望和理想。”这是她在接受采访时谈的最多的一句话。 2001年,19岁的汪清华在原随州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面临分工的选择,是到条件优越的地方,还是回到家乡?面临多重选择,汪清华毅然选择了他的母校——长岗镇中学。 汪清华对她的母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少年时,她在这所学校就读,虽然初中毕业后,自己从这所学校考取了当时令人羡慕的随州师范学校,但她仍然深感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她想自己学业有成后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自己的母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不瞒你们说,我非常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我觉得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谈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汪清华显得严肃起来。 几年前,汪清华班上有一名情况特殊的学生,因为身体不好,家庭贫穷,性格非常要强,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有一次下课的时候,他一个不小心把另一名同学的眼睛踏坏,对方要求他赔偿,虽然只有100元钱,但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仍然是难以承受的,为此,这名学生躲在一旁,不知所措地哭了起来。汪清华得知情况后,一边安慰学生,一边从自己包里掏出100元钱递给他,让他赔上损坏的眼镜钱。钱赔了,汪清华发现这名学生依然情绪低落,于是她找到这名学生,和声细语地对他讲人生道理,直到这名学生释然并放下心里的包袱。 15岁的张姓学生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同学中不合群不说,还经常打架斗殴吵嘴闹矛盾,不但学生对他敬而远之,就是有些老师也拿他没有办法。一次,因为一件小事,这名张姓学生自我感觉气愤不已,不停地用头撞击窗户玻璃自残,情势非常危险,这个时候,汪清华老师大胆地站在他和窗户之间,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汪清华老师联合这名学生的家长对他进行沟通和引导,使这名学生的性格得到了改变,并逐渐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 愧对孩子,愧对丈夫,愧对家庭,无愧于学校和学生 采访中,当记者问她孩子有多大时,刚才还谈笑风生的汪清华眼睛里突然泛出泪花来,“我觉得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女儿,还有我的丈夫和家庭。” 虽然王清华的家离学校只有一步之遥,但自从女儿出生后,汪清华“就很少照顾她。”母女亲情似乎都湮没在她的工作中了,“根本就没有时间照看女儿,因为学校有太多的孩子需要我去照顾。”面对这种情况,汪清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我不能放弃我的学生们。” “之前丈夫对我的行为也是十分不理解。”为了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汪清华苦口婆心劝导丈夫,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知道和丈夫做了多次长谈,最后,丈夫不得不“妥协”。 谈到家庭,汪清华认为是个不称职的家庭成员,“没有给家里帮上多少忙,有的只是给家里添加更多的烦恼。”曾几何时,汪清华几乎没有了“家”的概念,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校里和学生身上,“学校也是我的家,学生更需要我。”汪清华眼含泪水地说。 有了耕耘就有了收获,耕耘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岗位,因为我始终相信,有一封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耕耘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谈到成就,汪清华这样说。 据汪清华的同事介绍,汪清华是一个工作勤勤恳恳,思想从不懈怠的人,她精心备课,精彩上课,工作扎实,在她身上所凸显的敬业精神让全校老师称道和学习。 她多次荣获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评为“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因工作成绩显著,被湖北省教育学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随州市青年教学能手”称号。今年,她被评为“随州楷模”5月份上榜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