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敬礼,抗战老兵! ——志愿者看望抗战老兵刘志田见闻 刘志田老人 10月6日一大早,打开手机,突然发现志愿者QQ群里说今天去探望和采访淮河抗日老兵,刚好今天我有时间,便迅速与组织者包艳珍联系,在得到准确消息后,我骑上摩托车直奔集合地点而去。 初秋的早晨,略带着阵阵寒意,阳光照在人身上,感到舒服受用。九时许,江淮汽车随州4S店提供的三台车载着心连心志愿服务社的几名志愿者还有我们几名媒体记者,驱车前往随县淮河镇亮子河村抗战老兵刘志田家。 车沿着随岳高速向北疾驰而去,经过一个多小时高速路的行走,我们下高速后东行来到淮河镇,据前面打前站的志愿者说,刘老的小儿子刘学成老师将给我们带路,这样就免除了我们沿途打听。 果然,刘学成老师在镇上等着我们,见到我们时,热情的刘学成老师忙不迭地给我们递烟,寒暄声中,我问老人离这里还有多远,刘学成老师告诉我们,“还有20公里。”大家听说还有20公里,都纷纷催促着快点前行。 沿312国道向东继续行走了约10公里,车队来到一个叫“红石桥”的地方,车队折转向北,开始进入乡村公路。此时正值秋收时节,沿途的公路上,随时都有农民在公路上打场,车队行驶时缓时速,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着。经过将近一小时,我们方才到达目的地,此时已经是中午了。 老人的儿女们已经听说今天有人来看望老人,他们相约回到家里,在路旁迎接我们,一下车,老远就看见刘志田老两口坐在门前的旧棚子前。老两口今天特意穿了一身新衣服,刘老的左胸上带着亮闪闪的勋章,据说这枚勋章是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发的。 刘志田老人居住环境不是很好,房子是五六十年代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墙上的土被数十年的雨水淋的现出一条条的沟槽来,走进里面,明显感觉有一阵阵霉味,门的左边放着一张双人床,床上放着几床被子,房里的家具陈旧而凌乱。房间的上方兼做厨房,此时,刘老的女儿正在给老人们准备午餐,整个房间充斥着柴草的烟味,弥漫着淡淡的、呛人的烟雾。 老人有五个子女,三个儿子两个姑娘,现在包括老两口,全家共有三十人,四代同堂。老人告诉我们,他是幸福的,因为有这么多子女经常来看望他们。据老人的儿女说,两个老人年纪大了(刘志田89岁,妻子张选语83岁),两个老人都没有牙齿,“每天总是把菜煮得烂烂的给他们吃。” 刘老在战争年代腿部受过伤,老伴几个月前腿也不慎摔伤,老两口行走都不便,行走需要搀扶,但得知我们到来,刘老虽然眼睛几近失明,耳朵也背,但讲起抗战的故事,刘老不由得情绪激昂,手里拿着拐杖比划着当年打日本鬼子的情形,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杀死三个日本鬼子的情形,绘声绘色地,丝毫看不出已经是一个快九旬的老人。 记者们围着老人问长问短,拍照,忙的不亦乐乎,刘老虽然耳背,但记忆相当的清晰,每个时间节点他都记的清清楚楚,这让我们很是吃惊。谈了大约半个小时,老人似乎意犹未尽,仍然滔滔不绝,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我们暂时停止了对老人的采访。 老人的几个儿女都来到了现场,一些老人已经模糊了的记忆靠他们补充,又经过近二十分钟的采访,大家才开始忙着和老人合影。临别的时候,同行的江淮汽车随州4S店的员工将他们带来的米面油等送到老人跟前,老人感激地拉着大家的手,表示感谢! 时间过午,太阳当头,大家商议好10月11日再来接老人到随州圆梦的事宜之后,便驱车往回赶。 短短一个小时的会见,感触颇深,一位参加过抗战的新四军老兵,因为刚回家时住在草棚里,他所有的证件被一阵大火烧毁殆尽,几十年来,他没有享受到政府任何优抚待遇,直到几年前他当年的战友(班长)为他作证,他才恢复荣誉。 我衷心地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后续报道请持续关注本网) 刘老接受媒体采访 刘老比划杀日本鬼子的情形 刘老老两口和儿女及部分孙辈们 志愿者们和刘老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