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就是欠了钱迟迟不还的人,在法律上讲,是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规避法院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如何让这些“老赖”们尽快还钱,济南市两级法院采取了在媒体公布“老赖”信息、在户外LED电子屏公布照片及信息等措施外,今年又首次通过官方微信定期推出“老赖”的照片,提醒大家有钱也不能借给他们。(6月3日《济南时报》)
济南市的做法,或许有着借鉴意义,将“老赖”的行为进行公之于众,如此做法颇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形成。其实,对于这样的形式来说,我们需要关心和关注的内容,并非只是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就是一种价值归宿。对于“老赖”来说,这就是我们社会上的毒瘤,对于这样的毒瘤,我们能够做的不仅是一种谴责,呈现一种道德上的规劝,更为重要的在于,让这样的行为更加能够有着法律的规范渠道,能够让“老赖”真的无处藏身,这或许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由此也能够看出,让“老赖”们无处藏身,其实关键就是法德并举的手段。
从法律上看,缘何“老赖”敢于不执行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够从根源上找到这样的弱点的话,才能够破解其中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老赖”的话,对于法院的判决,就是拒不执行,会有什么后果呢?这属于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不执行,就在于这样的成本太低,如果不执行的话,压根不会得到什么惩罚措施,他们照样会高消费,甚至对于出行也没有任何限制。既然如此,很多人就存在着侥幸心理,从而也就不能够主动履行其中的合同。从而导致了“老赖”的越老越多起来。由此可见,成本太低才是“老赖”不绝的根源,必须从法律角度上增加其成本才能够奏效。
另外,从道德层面上看,人们如果不执行的话,如果只是一种道德谴责。对于那些“老赖”来说,多数情况下属于不痛不痒的局面。比如你的邻居是一名“老赖”,周围的人即使对于其进行各种谴责。但是,我们似乎能够看到,这样的谴责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不仅不影响其生活,反而不痛不痒。既然如此,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似乎也是一种无效的措施。对于“老赖”来说,任何单一的手段都是不能够奏效的。有鉴于此,只能够采取双重的手段和措施才能够奏效,这无疑就是法律和道德同时进行的过程,两者都不能够进行偏废。
而法德并举的关键在于增加“老赖”的失信成本,比如国家旅游局出台的规定,对于“老赖”的出行进行各种限制,禁止他们进行各种高消费,甚至不能允许他们进行乘坐飞机等行为。另外,在这样的限制过程中,我们更是应该清晰看到如何杜绝他们有多个身份证的行为,这就需要公安机关进行合力,才能够奏效。因为,对于“老赖”来说,如果他们具有好几个身份证的话,单一的限制就不能够奏效。同时,在整个社会领域内,我们又需要通过多重手段,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让他们的人和事真正无处藏身。(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