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秋泓 于 2015-7-17 15:18 编辑
7月16日上午,随州中心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门前的过道上站满了人,他们焦急地望着厚重的铁门,期待着73岁的金培生能尽早地好起来。
金培生为何让这么多人牵挂?
7月14日,入伏第二天,阴霾的天空飘起蒙蒙细雨。上午8点一刻,家住万店镇兴隆村三组的金培生来到门口的堰塘岸上,剖着一条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鱼。
一路之隔的乡邻陈耀清提着一框衣服来到堰塘水泥平台前洗衣服。说时迟,那时快,由于水泥平台上长满青苔,还未站稳脚跟的陈耀清一个趔趄滑入水中。
“救我,张从宽……”落入水中的陈耀清一边大声呼着丈夫的名字,一边用力挣扎。谁曾想,她使劲蹬腿时,双脚触碰到水泥板堰堤上,慌乱之中的陈耀清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想爬向岸边的她,被反作用力推至堰塘中间,堰塘长满菱角,密密麻麻的菱角藤包围着陈耀清。
危急关头,三米之外,正在剖鱼的金培生三步并着两步冲了过去,跳入水中,向陈耀清游去。
此时,居住在堰塘边东南角的村民王长珍听到呼声,连忙对丈夫魏可国说:“快,快,陈耀清掉到堰塘里了!”魏可国撒着拖鞋夺门而出,气喘吁吁地往池塘边跑去,王长珍从院子里拿起扁担和竹杆紧随其后。
“当时,只看到陈耀清的头发飘在水面上,我一边脱衣服,一边往水里跳。”回忆起当时的一幕,魏可国记忆犹新:“当我游到陈耀清头发那里时,用力扒开四周的菱角藤蔓,一把抓住陈耀清的头发。”就在这一刻,村民魏可村跳入塘中,向魏可国游来,兄弟俩在陈耀清两侧,架着陈耀清的手臂,往岸边游去。
闻讯赶来的村民在岸边把陈耀清从水中抬上来,“全身湿淋淋的,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长珍对笔者说。
“我家的金培生去哪了?”村民张文兰的一声呼喊打破小村的宁静,陈耀清的丈夫张从宽扑通一声跳入塘中,在救陈耀清的水域寻找金培生,刚刚从水中起身的魏可国、魏可村俩兄弟再次潜水水中。
菱角藤蔓盘根错节,互相交织在一起。张从宽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忽然,他感觉脚下被一团菱角藤蔓牵绊着,再次潜入水中,感觉有人被藤蔓缠裹着。“快过来,在这里。”张从宽换了一口气,大声叫道。魏可国、魏可村游过来,两个人一起把藤蔓往水面上提,张从宽在水中往上托举着藤蔓。
时间就是生命,张从宽、魏可国、魏可村三人来不及多想,一个劲地把藤蔓往水面托举,在岸边的村民用竹杆扒开塘边的菱角藤蔓,三个人将被藤蔓包裹着的金培生向岸边推过来。
上岸后,金培生的老伴张文兰连忙给他进行人工呼吸,魏可国来不及擦拭身上的泥水,不停地挤压金培生的腹部,将其把体内的搪水挤出来。
“已经拨打了120了,还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青年村民王芬拨打120后,急的直跺脚,张从宽急忙请来一辆面包车,将金培生、陈耀清送往万店镇卫生院进行抢救。
经医生的全力抢救,陈耀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仍在住院观察治疗。而金培生因年老体弱、落水时间长、呛入水过多导致肺部出血,于14日下午转院到随州市中心医院,住进重症监护室。
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花再多的钱,也要把他治好!
7月16日下午,笔者来到万店镇卫生院,正在住院治疗的陈耀清躺在病床上,刚打完点滴,脸色蜡黄。
“金培生现在怎么样了,他是为了救我才这样的?”陈耀清气喘吁吁地问道。
陈耀清家里有四口人,两个儿子都在安徽省合肥市打工,小儿子听说母亲落水被救后,匆匆从合肥赶回来。家里种了6亩水稻,2亩地的玉米和芝麻。一家四口原本挤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前几年才盖了三间两层的楼房。
旧账尚未还清,张从宽又找亲戚们借了10000元钱,送到中心医院,交给金培生的小姑娘金仁琴。他告诉金仁琴:“你爸爸是为救我的家人而住进医院的,就是花再多的钱,也要把他治好,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不然的话,我们心里有愧!”
59岁的张从宽奔波在随州中心医院和万店镇卫生院之间,显得异常疲惫和憔悴。“这几天,陈耀清滴米未进,她是着急啊!她一心想早点出院,省点钱,去医治救命恩人金培生。”
金培生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7月16日下午,笔者来到随州中心医院重症急诊监护室,急诊科主任陈波告诉笔者,因为金培生在水下时间过长,大量的水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目前他急性肺水肿,还出现溶血、血尿等情况,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肺栓塞,因为肺栓塞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请放心,我们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英雄恢复健康。
在急诊监护室门口,笔者现场看到,村民魏可国、龚道国、何道明等20多人,自发来看望金培生。村民何道明流泪说:“他是个好人啊!天寒地冻的时候他留宿外地人,让他们免费吃住还帮他们解决困难;下暴雨收麦子时,他热心帮助周边村民收割、装运;村里水坝溢水,他心疼水会白白流溢,半夜独自一人整修水渠,引水入塘……如今,他又不顾自己的身体,为了救人而昏迷,我们心里难受。”
从随州城区出发,沿着212省道一路向北,在63公里界碑处,一个小小的村落掩映在山水之间,金培生的家离公路不远,三间低矮的瓦房后面是一个碎石铺就的小院,正屋是上世纪90年代初盖起的三间两层楼房。
“儿子在外打工,四个姑娘都出嫁了,就是我和老伴俩在家里种了5亩多田。”金培生的妻子张文兰眼圈通红。
门口的墙上挂着两方便袋药。“这一袋是金培生吃得,这一袋是我吃得。”张文兰介绍道。
远在上海打工的儿子金仁洪听说父亲救人落水后重度昏迷,15日上午从上海赶回随州,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金仁红急的焦头烂额,到处筹钱。他说:“爸爸和妈妈都不识字,但他们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让我们兄妹5个有书读,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他治好。”
“老金是个好人,谁家的田空着,他就去帮别人犁,别人请他吃饭,他都不去。”村民魏可村说,“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少,谁家老人去世了,他都主动去帮着料理后事,从不推脱。”
兴隆村支书雷本国告诉笔者,金培生乐于助人、口碑很好,他奋不顾身救人的精神,让村干部很感动。村干部送去500元钱,虽是杯水车薪,但是一片心意。就在一周之前,金培生自告奋勇地去大堰角水库,独自一人潜入水中,拔掉楼桩,开闸放水。万店镇垃圾场占了他家的地,村民们都说他傻,他没有提任何要求,支持在自家地里建垃圾场。(曾都区文明办)
|
评分
-
参与人数 4 | 威望 +118 |
金钱 +118 |
贡献 +118 |
收起
理由
|
珍的幸福
| + 40 |
+ 40 |
+ 40 |
赞一个! |
老市民
| + 30 |
+ 30 |
+ 30 |
|
拓荒人
| + 8 |
+ 8 |
+ 8 |
|
双人鱼
| + 40 |
+ 40 |
+ 40 |
赞一个!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