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30 21: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党员规范中的传统文化DNA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和廉洁的作风能够传播光明,树立执政者威信。修订后的《准则》继承了党章和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精髓,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其中流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DNA。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其中不少与《准则》的要求相契合,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准则》有“八条规范”,前四条是“四个坚持”,分别就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关系,给全体党员提出标准。
第一条就谈公与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古今中外,关于公私关系的辩论从未停止。《准则》中这14个字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正如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中所提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党员,应当心怀天下,先天下后个人。公私的关系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廉与腐,《准则》第二条要求,“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习近平履新总书记之初便以此告诫全党,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又以“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来警示大家。党员的腐败不仅会葬送自己的前程,更会动摇党的根基,这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在党员当中,尤其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很多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从腐败的念头开始的。正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廉洁和腐败之间,往往是一念之差。廉洁应当是党员始终如一坚守的座右铭,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