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家在随州 于 2015-11-9 21:40 编辑
湖北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全省中晚稻播种面积在2628万亩左右,同比上年增加31万亩;粮食总产量305.6亿斤左右,同比上年增加7.4亿斤,首次突破300亿斤大关。商品粮为160亿斤,同比增加10亿斤。
增产增收,是农民的期盼。 10月上旬,面对湖北省中晚稻零星上市,受稻、米价格倒挂及加工企业收购中晚稻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粮价相对低迷。常规稻刚上市仅卖1.30元/斤,之后在1.28元/斤左右徘徊,市场粮价明显低于农民预期。为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湖北省于9月28日启动了今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开通绿色通道
据悉,为切实做到“钱等粮”,农发行湖北省分行下辖各分、支行在加强与粮食局、中储粮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的同时,相继开辟了贷款绿色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全力保障托市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
“随州今年中稻种植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为使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家喻户晓,方便农民卖粮,我们做到早调研、早宣传、早投放,并会同粮食局、中储粮,通过主流媒体将具备收购资格的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发布,主动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最低价收购政策、收购价格、收购质量标准和依质论价办法。全市共设置了76个托市收购点,落实有效收购仓容5.8亿公斤,基本满足全市中晚稻收购的需要。截至10月末,已累计投放托市收购贷款8亿元,确保了收购资金‘钱等粮’。”农发行随州市分行行长余江年说。
在随州市曾都区国家粮油储备库,前来售粮的农户摩肩接踵,机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和重型货车组成的售粮车队犹如一条长龙,场面壮观。
粮库经理黎友胜高兴地介绍:“由于粮食价格倒挂,托市收购确保了种粮农户的利益,因而农民售粮非常积极。目前,已收购稻谷800万公斤。”
“农户来销售的秋粮成色、质量都要优于往年。”曾都区的国家粮油储备库质检员周运城介绍说,大多数农户的粮食都在国标三等以上。国标三等中晚籼稻具体质量标准为:杂质1%以内,水分13.5以内,出糙率75%—77%,整精米率44%—47%,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为每市斤0.02元。
随着一阵“突突……”的拖拉机轰鸣声,只见一位50多岁满头大汗的农民拉着一车粮食进了收购现场。
他叫肖诗福,是茶安村一组农民。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告诉记者:“我家种了10水田,今年亩产达到1400多斤,若按每斤1.38元计算,每亩收入有1900多元,除去成本800多元,每亩可收入1000多元。前三天已卖出稻谷6000多公斤。粮食卖到粮库,钱粮两清,又划算、又放心!”
据了解,为顺应非现金结算趋势,满足企业“离柜”结算需求,农发行在秋粮收购期间,对已开办银企直联业务的中储粮公司延长综合业务系统开放时间,为银企直联客户提供5×12小时结算服务,防止出现资金断档,确保做到“钱等粮”。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要求各分支行在收购资金供应上,提前发放铺地资金,保证粮食收购资金及时结付。
一卡通结算
在储备库售粮登记窗口,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来自随州市曾都区环潭镇溏畈村九组一位售粮户李汉全,他手持自己的身份证和一张“政策性粮食收购系统”的IC卡。只见工作人员接过他递进去的身份证以及IC卡,通过刷卡器迅速地读取了李汉全的相关信息,将其录入至系统中,客户名称、承运人身份证号、地址等信息一应俱全。
记者得知,政策性收购“一卡通”系统已覆盖执行托市临储任务的全省粮食收购的每一家网点。粮农前来售粮都携带了身份证和用于“一卡通”的IC卡。
“该系统覆盖了入门登记、扦样检验、皮重检斤、定价结算、统一支付、数据上报等‘八个环节’。同时系统建立和打通了收储库点收购、直属库收购、分公司管理、总公司业务管理、银行网银支付、税务发票验证等六个分系统,打造出数据交互平台、支付平台和监督预警平台。”该粮库副主任刘晓东介绍说。
“使用该系统实现了全环节智能化管控,有效防范了压级压价、人情粮等风险,实现了收购资金统一支付和非现金结算,有效防范了委托租赁库点挤占挪用资金、打白条等风险。”粮库经理黎发胜补充说。
记者随李汉全一道走完了售粮及粮食入库、结算的全部流程。他告诉记者:“今天的售粮款当天就能打到我的卡上,钱粮两清,再也不会看到欠款打‘白条’现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