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2-14 21: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5 相约生死
经排查,两名求助驴友的身份信息果然和李天、徐强同时入住白马小区附近旅馆的另外两人身份信息吻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遗书所写的4人中,除了死者外,还包括陈林和邹迅。陈、邹两人也是在遗书中所留日期后下的山,因此可推断,另一名死者应该是毕业证的主人徐强。
专案民警在网监部门的配合下,了解到徐强等人正是通过一个叫“相约生死”的QQ群认识的,该QQ群成员都是有厌世情绪的人,除了介绍一些自杀方法和相关案例,还会定期组织聚会,讨论一些厌世话题。
民警介绍,“相约生死”QQ群成员最多时有200多人,警方介入调查此案后该群已解散。
上述这4名天南地北的男子,都曾是这个群的成员。案发前,4名男子还单独成立了讨论组。李天的QQ聊天记录中,还记录着分别和另外3名男子聊天的内容(本文开头的对话)。
6 关键人物
34岁的昆明人李天,是案件的关键人物。
李天家住白马小区,独子,父母是国企退休职工,衣食无忧。
李天的家人表示,李天之前在西山区一家服装店上班,由于为人处事和善,工作业绩突出,领导同事都很喜欢他,也因此在单位交了女朋友。直到一年前,女友突然提出分手并辞职,随后还和别的男人离开了昆明。李天性格发生巨大变化,对工作不再充满信心,单位领导多次上门找他和家人谈心,但都无功而返,最终李天辞了职。
辞职后,李天每天沉溺网络,朋友邀约聚会也不参加,始终把自己封闭在房间内,甚至逢年过节,全家人的聚会也不参加。每次父母出门,他都把自己反锁在家中,而且把家里的灯都打开。据李父讲述,李天曾自杀过,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拦了下来。此后,李天一直未放弃过轻生念头。
今年8月19日早,李天一大早出去后,家里人就再也没见到过他。到他房间查看,发现房间比平时收得都整齐,手机、钱包、钥匙等随身物品无一带走。家人便有了不好的预感。
民警查看李天的手机,上面相关“相约生死”的信息和通信情况大多已被删除。
7 两次烧炭
9月24日,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民警见到了陈林。
陈林说,他于8月15日上网聊天时加入“相约生死”QQ群,并在群里结识徐强。当天,徐强问他有没有想自杀的想法,如果有,就到昆明。徐强自称已在昆明,由于当时自己也有自杀冲动,于是从重庆坐长途客车到了昆明,抵昆后徐强和李天到车站接他,李天安排他们入住白马小区附近一宾馆。
8月18日,邹迅也从湖北来到昆明,4人相约找地方一起自杀。一开始他们打算在宾馆内,但看到群里一则公告上说,有人在宾馆自杀被警方发现制止,所以他们决定另找地方。李天做过导游,又是本地人,提议到安宁青龙峡附近自杀,这样不容易被发现。
抱着必死的决心,4人决定用点炭生成一氧化碳的方式自杀。当天下午开始购置自杀所需的帐篷、火盆、炭等物品。当晚,4人在宾馆附近的餐馆聚餐,好好喝了一顿酒。
8月19日一早,4人租车来到安宁青龙峡风景区,发现游客太多容易被发现,于是便到不远处的山上自杀。最终,他们在白古山山腰找到了一小块平地,4人开始着手实施自杀,先把帐篷支好,后把炭放在火盆里点燃放进帐篷,最后把人关在帐篷内。
进帐篷之前,4人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部分证件和通信工具销毁,还各自写了一封遗书,证明自己是自愿赴死。
一切就绪,徐强和李天进了一顶帐篷,陈林和邹迅进了另一顶帐篷。喝了一瓶白酒壮胆,陈林把帐篷拉链从里面拉上,随后他便昏睡过去,直到次日上午10时突然醒来,看到邹迅也醒了,醒来后肚子很饿,后背被石头顶得生疼。
看到火盆里的炭烧完了,两人拉开拉链爬出帐篷,发现另外2人已死。于是陈林和邹迅商量决定,把剩下的炭点燃,再自杀一次,两人很快又昏睡过去。
8月21日早上,陈林和邹迅再次醒来,又饿又累全身疼痛,于是放弃了轻生念头,决定原路下山。
走到半路,邹迅体力不支要休息,陈林便独自下山,在山脚向路人求助,之后就被民警送往医院。邹迅后来的情况,他不得而知。
8 追悔莫及
目前,陈林在家养病,情绪稳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后悔不已。
“我们太幼稚了。”陈林告诉民警,经过生死,他才觉得活着有多好,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多么幼稚,他说以后不会再有轻生念头。
民警介绍,他们在陈林的哥哥处了解到,陈林在家排行第二,还有个弟弟在读小学,父亲2013年过世,母亲由大哥赡养,陈林在重庆市长寿区打工,工资待遇不是很好,工作比较艰苦,两三个月回一次家,和家人关系很好。2015年下半年陈林买了摩托车,结果发生交通事故,欠了别人十几万元医药费,而他每个月的工资不到3000元,不过事发前他都没和家人提起过。
在重庆寻找陈林的同时,专案组另一路民警也与陕西榆林警方、湖北广水警方取得联系后了解到,徐强系单亲家庭,自幼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其父于2012年因盗窃罪被判入狱,现在服刑。邹迅一个人在异地打工,很少和家人沟通,性格孤僻,有厌世的倾向。
目前,徐强的DNA检材还在司法鉴定部门比对中。(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