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洪山镇第一中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多年来,我校重视生态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创建生态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漫步乾小,你会发现乾小的校园是“路在树中,校在林中,人在景中”,你一定会被这“花园式的建筑、生态式的学校”所吸引。校园内芳草葱茏,绿树流云,生机盎然,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生态校园的精心打造,让乾小更绿、更美,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1、把创建与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有机结合
自建校以来一中就确立了和谐教育的发展特色。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断追求人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通过激活各个有效的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以打造县、市绿色学校为目标,倡导建设绿色校园、环保校园、人文校园,努力营造“绿色育人”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不断拓展生态校园建设
一中校园之美,不单在于良好的布局,和谐的建筑格调,还在于整体优化的绿色环境,是绿色之美和建筑之美的有机结合。学校领导层并不满足于既成的现状,而是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智慧、艺术、富教育化的高雅乐园”。
3、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在建设生态校园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人本因素。我们注意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作为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逢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通过主题班会、环保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绘画等,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提倡师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每天,校园清洁卫生全部由学生完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环保责任感也大大地提高。
4、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所好学校、一所成熟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必须是“以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乐园。我们的设想是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育人的氛围,都能让师生怡情、养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创建“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艺术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真正让校园成为“花园、学园、乐园”。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还校园环境以完整的自然和人文含义,寻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结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雕塑、名人塑像,充分显示了“处处育人”的风格。警句格言、中国文化选粹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培育师生精神风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漫步校园,那温馨的提示语让美丽的校园变得如此灵动:
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谢谢你对我的爱!”……
厕所里——“请别让我流泪”“请珍惜一点一滴”……
这些温馨的提示语以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整体效果。
我们竭力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丰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我校今后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中,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校”的目标,通过“观念创新、师生共享、机制保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建立“生态、绿色、道德、生命”的生态行为。
二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生态文明也是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学校园林生态化,师生活动环保化、环保行为经常化”,不断植绿护绿、美化校园,同时,要把生态校园建设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参与创建的自觉行为,使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三是重视生态制度建设。不论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效率的提高与效能的降低,还是校园资源的运用,都实施责任监管机制。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特色之路,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