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诠释母爱 洛阳镇74岁王又英照顾高位截瘫儿子28年 王又英 人世间最无私,最圣洁,最崇高的感情便是母爱。 我们常说,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伴你延伸顺畅。那悠悠的牵挂,那淳淳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你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旷神怡……母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侵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母爱是质朴的,她总是心静如水,原汁原味;母爱是执着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挖心掏肺,从不打折。 曾都区洛阳镇王家桥村一组74岁的王又(音,下同)英老人,就是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老人,在平凡的岁月里,用不平凡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母爱的力量。她2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她高位截瘫的儿子,诠释了她对儿子那种最深沉的慈爱。 天遭横祸 儿子高位截瘫变废人 时间倒回到1987年元月,王又英刚走进社会才19岁的儿子刘公和在城区一建筑工地不慎从三楼坠下不省人事,当时就被工程承包商送到医院抢救,后又送到湖北省医学院抢救,经过确诊,刘公和从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这就意味着刘公和这一生只能躺在床上。 刘公和负伤的消息直到他住院七八天后王又英及家人才获悉,王又英和丈夫原以为就是受了一点轻伤,不碍事的,可是等他们匆匆忙忙赶到医院的时候,让老人没想到的是一记晴天霹雳当头击来:出门时活蹦乱跳的儿子现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口能言,头能动,身体却不能动弹半分。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何况他(刘公和)只有十九岁。 王又英老人共有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中刘公和排行老二,他是老人四个儿女中长得最帅气的一个,老人对这个儿子以及全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让人没想到是一场事故让老人对儿子及全家的希望化为泡影。但他们却不言放弃。 经过四十多天的治疗,刘公和仍然不见好转,医院的医生向老人下了“逐客令”:像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治愈,家人能做的就是将儿子接回家“好好服侍,保他一条生命。” 无奈,王又英只得把儿子接回家。 悉心照顾 只为儿子生命能延续 儿子回家了,他是走着出去,躺着回来的,过去活蹦乱跳的身影已经不再,儿子那矫健的体魄成为了老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他就像一个木头人躺在床上,除了嘴能动以外,胸部以下完全不受他的支使,不管是冰冻火烧,也不管是手掐拳击,他的下肢似乎与他毫无关联。 那年,王又英才刚刚46岁,面对儿子遭此磨难,她每天以泪洗面,对儿子未来的生活,她感到是那样的茫然。王又英1942年生,没进过学校的门,既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但她却有一个普通农民最朴实的爱,一颗慈母的心。从那天起,她再次担负起了照料儿子的重任。 因为是高位截瘫,刘公和大小便失禁,睡在床上动弹不得,所有的这些,都靠老人喂饭喂水、擦洗身子、端水倒尿。前些年,丈夫和大儿子还在世,给儿子翻身的任务就交给丈夫和大儿子了,后来丈夫和大儿子病逝,身材矮小的王又英感觉到照顾儿子非常吃力,每天给儿子两次翻身成为老人最大的困难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难愈加明显。 面对长期躺在床上的儿子,为了方便照顾他,从儿子出院回家哪一天起,老人就把自己的床移到儿子一个房间,每天晚上坚持给儿子翻一次身,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数九寒冬,从没有间断过。现在岁数大了,晚上起床就有些困难,特别是冬天,但老人一直坚持着。“虽然他不能动弹,但总不能就这样把他丢(放弃)了。” 困难坚守 但求全家和气美满 王又英所在的曾都区洛阳镇王家桥村一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闭塞和贫穷曾经是这里的代言词,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刘公和也不会那么年轻就去建筑工地,当然也不会导致终身残废。 刘公和高位截瘫后,对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他不能动弹,但他的一日三餐却和常人一样,为了能让儿子生活得好一点,老人多年来一直省吃俭用,变着法尽量给儿子做点好吃的,希望能把儿子身体养得好一点。 丈夫在世的时候,王又英和丈夫一起耕种了三四亩田,二十多年来他们都是依靠这点田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虽然生活过得简单,但基本能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丈夫去世后,因为年岁已大,加上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王又英已经不能再耕种农田了,母子俩的生活就变得越发困难了,好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给刘公和办理了五保,每年有3000多元的补助,加上王又英的老年补助,他们家的困难才有所缓解。但仍然没有摆脱困境,因为王又英的老年补助仅够她治病吃药。因此,除了靠政府救济,王又英还养鸡养猪种菜,藉此来改善儿子的生活。 “儿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不能不管。儿子在,这个家庭就是圆满的。”老人说。 不弃不离 岁月难掩慈母情怀 死,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是那么容易和简单,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勇气,但对于像刘公和这样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来说,比活着更艰难。刘公和从一个健康的小伙子到卧床不起需要父母服侍的病人,不论是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极大的反差,曾多次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时候他甚至用他那僵硬的双手无力地痛击自己的头部,他不想拖累年迈的母亲,每当这个时候,王又英就抱着儿子,母子一起抱头痛哭。 为了让儿子能够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能照顾好儿子的生活,这28年来,王又英从没有走过人家,哪怕就是住在附近的姑娘家,她也只能去吃一顿饭就匆匆回家,自从老伴去世后,老人就再也没有离开儿子半步,她怕她不在的时候,儿子会出什么意外;她怕她不在的时候,没有人给儿子翻身;她怕她不在的时候,儿子会冻着饿着…… 卧床不起28年,刘公和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在父亲和大哥在的时候,偶尔将他抱出去晒晒太阳,自从父亲和大哥去世以后,刘公和就只能面对天花板了,母亲对此不无愧疚,她也想把儿子带着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她却无能为力。 “我现在还能动,还能服侍他,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走了儿子怎么办?”老人不由得哭泣起来。 记者手记 养儿防老,原以为有了儿子自己就可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人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但没有享到儿子的福,反而从儿子刚刚走进社会不久,就又重新担负起了扶养和照顾儿子的重任,没有絮絮叨叨的碎语,也没有打动人心的豪言,有的只是默默坚持为儿子喂饭喂水、擦洗身子、端水倒尿……艰辛生活的道路上,朴实善良的王又英满怀慈母深情,历尽艰辛,义无反顾地照顾着全身瘫痪的儿子,人间真情感天动地,善良母亲的事迹四处传颂,这种慈母之爱的精神,将成为随州市一道动人的美丽风景。 给儿子翻身 给儿子换尿布 ——载2016年第二期《领秀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