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又香又脆的淅河“锅块”
搓面
切面
上锅
烘烤
出锅
蒋师傅,今年六十多岁,看起来硬朗干练。要说他的手工绝活,那可就是淅河老街有名的“锅块”。 “好多00后的都没吃过,整个随州也就淅河在做,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做了,我想将这门手艺传给我的儿子,能世世代代的传递下去。”说起“锅块”,蒋师傅脸上焕发出一种自豪的微笑,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开始动手了。 “用老酵母发面,面吃起来甜劲些,是原汁原味的,而用电烤箱做出来的味道就没这么好。”蒋师傅说,做“锅块”很要工夫,完全吃的是手上一碗饭,做一次锅块最少要用40斤面粉,开始和面,要等五六个小时,面才能发好,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做到晚上七八点,甚至有时忙到半夜三更,一次需要花上七八个小时才能做完。“一般天气凉快的时候,面不容易发起来,天气暖和可以多做点。” “用酒糟先把面粉调一下,等到面发起来以后,就要靠手上功夫了。完全凭借两个手搓出来的,搓了又按,按了又合拢,合拢以后用刀子剁出来的。”蒋师傅说着,从发好的面里拿出八斤面放在案子上,将面团剁成三十个坨,再将一个个坨搓拉成像面条一样长的整齐摆放在案台上,一块块切好后在往锅壁上贴。过八到十分钟,锅块就可以出锅了。夫妻俩并肩“战斗”,一个递一个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十几米深的弄堂里飘荡着相濡以沫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蒋师傅开始学做锅块,那时候想着在外面做一天木匠活是一元五角的收入,而锅块一天可以拿到七八元钱,“我那时也就二十多岁,刚结婚,想着要养活一家老小。”蒋师傅说。然而现在其实做这个,没有比在外面干活拿得多,一袋里面装30块,做两箱大概可以卖到三四百元。虽然干这活很辛苦,蒋师傅仍然兜兜转转干了二十多年,“学做锅块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据蒋师傅介绍,原先淅河有四家在做锅块生意的,后来随着做锅块师傅年纪大了,这行手艺也就渐渐少了,“上了年纪以后,慢慢的也就没有精力,日子就闲下来了,六十多岁的人,在家里玩着也不舒服,于是我又做起锅块,同时将这门手艺交给我的儿子。” 在淅河镇上,以前有一家做“锅块”的陈师傅,他的手艺是在一位传统手艺师傅那学来的,那个时候陈师傅用的是“土钢灶”,专门买来无烟煤,“小时候没有什么东西吃,‘锅块’可以算得上是一个。” “锅块”可以说是承载了无数人童年的记忆,披着一层金黄色的外衣,“锅块”的脆香,让人想起孩童时的玩伴,又想起过年时家家户户欢声笑语的场景。 ——载2016年第二期《领秀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