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3|回复: 6

    “非遗文化中的年味”(饮食篇)

    [复制链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发表于 2016-2-10 16: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W020160209283992238742.jpg


          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年”的脚步愈来愈近,巧手的妇人们开始准备起过年的吃食:做面花、蒸年糕、冻米糖、泡擂茶……孩童们头戴春仔花,挂门笺、贴剪纸、赶庙会,热热闹闹过新年……老人们则提着火熜晒着太阳、看着龙灯大戏,把日子一点点过成金黄的颜色……记忆里的浓浓年味,也就在这万千“非遗”中鲜活起来,焕发出悠久亘古的光辉。在此,我们整理了全国各地承载着浓浓年味的“非遗”项目——
            迎新年,看非遗,体会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6: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胶东花饽饽 笑迎喜庆新春

    W020160117711196653797.jpg
    白白胖胖的胶东花饽饽。

    W020160117711196817872.jpg
    美轮美奂的龙凤呈祥。

    W020160117711196843473.jpg
    被六只惟妙惟肖的小刺猬包围的仙桃,透着灵动和大气。

    W020160117711196871327.jpg
    栩栩如生的巨龙。

    W020160117711196915961.jpg
    等待上锅的大枣饽饽。

    W020160117711197228165.jpg
    刚出锅的小刺猬。

    W020160117711197263307.jpg
    巧夺天工。

    W020160117711197291269.jpg
    端起花饽饽开怀大笑。

      威海的传统习俗里,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在蒸好的饽饽上装饰龙凤呈祥、石榴花开、莲花宝座等花型,所有吉祥福愿都凝聚其中。除了自家人吃,他们还会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这些用面做的花样饽饽,既好看又好吃,还蕴含求吉纳福的愿望,深受大家喜爱,2009年,威海胶东花饽饽民俗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威海,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从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财神、天地神、家堂(亦称菩萨)和老祖宗(亦称老爹老母)等,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饽饽。威海人家过年做大枣饽饽,为的讨吉利。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大发”。“枣”与“早”谐音,故大枣饽饽蕴含“早发”、“大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总之,这“发”字着实包含了胶东人家祁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
      大枣饽饽还是喜事的主角。做饽饽有一个最高境界,做出的饽饽能“笑”,就是饽饽出锅时裂开个口子,这也是有好的寓意,但要达到这种程度却不是一般的水平能实现,饽饽“笑”与调面的手艺有关,调面的时候发酵的面要加上生面这样就比较容易裂开,正常的发面是不笑的。“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一样的,也是好的寓意。办喜事的时候这个是非常讲究的,大家往往以比赛的形式看谁把饽饽做的好,结婚的时候做饽饽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四个饽饽为一喜,八个就是双喜。之前婚庆的时候不摆菜,就放一对蜡烛,还有八个饽饽。
      已有千年历史的胶东花饽饽表现出了胶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可以让您感受到独特的胶东民间文化,更可以让您感受到胶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威海文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6: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糖人儿的乐趣

    来源:南阳文明网
    W020160119643227928806.jpg   

    栩栩如生的小龙虾

    W020160119643227970514.jpg
    精美绝伦的蝴蝶

    W020160119630345732796.jpg
    围观糖人的制作过程也是一种乐趣

    W020160119630345946254.jpg
    目不转睛的盯着师傅神奇的魔术手

    W020160119630346080440.jpg
    奶孙俩其乐融融    

    W020160119643228005799.jpg
    津津有味儿的吃起来

      “吹糖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的民间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了解,“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早年间,做这种生意的人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因而集市、庙会等热闹的地方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吹糖人可是个技术活儿。据师傅说吹糖人第一步是熬糖,而且必须用麦芽糖;熬糖的火也有讲究,必须是暗火,不能烧得太旺,熬成糖稀后,就要溜糖。溜糖时用手指把糖一小块一小块地反复揉捏,保证这一锅糖都不生硬。吹之前,要先制作一根吹管。揪下一团糖,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时,猛地折断糖棒,一根糖棒细管就制作完成了。

      吹出来的糖人造型也是有很多种类的:小鹿、金鱼、耗子、灯笼、花鸟、人物等,最惹孩子喜爱的要数孙猴子了。孙猴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小洞倒入些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浆慢慢地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凝固时,则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这套玩艺儿称为猴拉稀,最受孩子们欢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临近 镇江“非遗”肴肉飘香

    来源:镇江文明网

    W020160120367914647070.jpg

    W020160120367914596283.jpg

    W020160120367914691093.jpg


         镇江水晶肴蹄  

        近日,江苏镇江百年老字号宴春酒楼的生产车间在制作“水晶肴蹄”。
        春节临近,江苏镇江市百年老字号制作肴肉进入生产高峰期,日产5千多块的水晶肴肉,以供应市场的需求。
        据了解,这些肴肉是经过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的,是镇江“三怪”之一,“水晶肴蹄”是镇江著名的传统佳肴,在全国享有盛名,2011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镇江地区市民们节日餐桌、以及招待外地来客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冷菜。
        水晶肴蹄冠名“水晶”,顾名思义,就是浇在肴蹄上的老卤冻子,待冷凝后,结成半透明体的晶状物。这种“水晶”,其状如冻田黄,配以如羊脂玉的脂肉、玛瑙般的精肉,观之色泽鲜艳、卤冻晶莹,嗅之清香淡淡、若有若无,食之鲜香酥嫩、咸淡适中,使水晶肴蹄形成得天独厚的色、香、味俱佳的特色。“水晶”的雅号,古时早已有之。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就列有以猪皮冻丝为主的“水晶脍”“水晶冷淘脍”的菜肴名称。《金瓶梅》第三十四回中,也出现了“水晶膀蹄”的菜肴名称,还指明了是冷菜。所以说,“水晶”的名称,是一项极其珍贵的饮食历史的宝贵遗存。
        据说,“肴肉”以前曾叫“硝肉”,这里既有镇江当地语言的口音,也与做肴肉必须用硝有关。镇江人在茶馆酒楼,操办婚喜寿庆筵席时,会时兴把肴蹄裁成骨牌块子,站摆成多种形状的双喜、万寿字样。(镇江文明网编辑 辛玥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6: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擂茶:最有中国韵味的古老饮茶方式

    来源:赣州文明网  

    W020160119347275614498.jpg

    擂茶原料

    W020160119347275647872.jpg
    制作擂茶

    W020160119347275666983.jpg
    喝擂茶

    W020160119347275683516.jpg
    擂茶表演

        在《都城纪胜-茶坊》上有记载:“冬天兼卖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这说明擂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传说。相传,刘备驻守江南之时,酷暑来袭,士兵水土不服。有一客家老婆婆动员客家乡亲,使用“擂茶三宝”,做成擂茶,送至将士饮用,刘备大军饮后病情转好,从此客家擂茶为人们所熟知。
      擂茶聚客,灯彩贺新,土戏闹春,是赣南的重要年俗。2014年7月,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擂茶待客,在赣南是固定的年俗。每到正月,擂茶待客的热情在村里反复上演,尽管这些年公路新修了,砖房新建了,果品和饮料丰富了,但村民待客之道依然未变。进入正月,客人多起来,各家各户都要备好一钵擂茶、一壶水酒,盯准邻家有客,则前往相邀,男客用酒,女客用茶,四方来客集于一桌,聊着一年的生产生活,好不热闹。
      擂茶,还有着“古代茶文化的孑遗”之称,它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会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1933

    回帖

    3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00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10 1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遗文化中的年味——崇明糕传统制作技艺

    来源:崇明文明网

      崇明糕是崇明特色糕点,沿用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制作而成,主要由精选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糅合,并加糖、赤豆、枣子、蜜饯、核桃仁、松子、瓜子、红绿果脯丝、糖腌生猪板油等辅料蒸煮而成。崇明糕选料考究、配比合理、甜度适中、果肉适量,制作精细,蒸煮工艺独特,所以崇明糕清香松软,糯而不黏,现已成为一种著名的崇明特色风味小吃食品,蜚声岛外,也是崇明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浓浓甜味,又有年年“高”的好口彩。崇明糕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崇明岛居民过年时家家户户蒸糕的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W020160119463787281499.jpg

        春节临近,崇明人家又开始忙着蒸糕了,“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这是崇明旧时乡间的一句民谚。

    W020160119463787315536.jpg

      新碾的糯米粉混合当年的新米浸泡好就准备“牵粉”了。
    W020160119463787348973.jpg

      最费时费力的要算“牵粉”了,就是把米磨成粉。上世纪60年代前,还没有粮食粉碎机,是人工推转“石头磨子”磨的粉,崇明话又叫“牵磨”。如今这种磨子早已绝迹,若要观赏的话,县博物馆有展出。
    W020160119463787393074.jpg

      米粉很快就灌满了这个神奇的漏斗 。
    W020160119463787468043.jpg

      诱人的米粉就这样出来了,粉要磨得细,崇明糕才软糯好吃。
    W020160119463787500047.jpg

      崇明糕的馅料很简单。这是大红枣,怎么样,很诱人吧?你小时候有没有趁大人不注意偷偷的往嘴里塞几颗呢?
    W020160119463787540032.jpg

    除了大红枣,核桃仁也是不可或缺的馅料。
    W020160119463787598945.jpg

     把剁碎的馅料放入面粉,再加上秘制糖桂花。
    W020160119463787668785.jpg

     加白砂糖再加少许水拌匀。
    W020160119463787703792.jpg

    土灶上垫上棉絮准备上蒸锅喽!

    W020160119463787731595.jpg
      土灶的火生起来。烧柴也大有讲究,质量次的柴草不发火,弄不好崇明糕夹生,这是家家最犯忌的。所以必须严格把关,一般选用豆箕,着火快又发火,都是平时预作留存、晒干,贮藏了供蒸糕专用。

    W020160119463787776715.jpg
      崇明的冬天很冷,闻着饭菜香味在土灶边烤火是儿时最温暖的回忆。

    W020160119463787845942.jpg
      接下来是上蒸笼然后往蒸笼里一层层的撒刚才拌好的混合米粉。

    W020160119463787885637.jpg
      伴着缕缕蒸汽,阵阵清香,蒸笼里的米粉渐渐的长高了!

    W020160119463787929486.jpg
      拌好的米粉都撒完了,正好一笼。盖上锅盖静候奇迹的发生!

    W020160119463787956044.jpg
      哇,终于出笼啦!将糕倒扣在铺好棉布的桌面上。

    W020160119463788170492.jpg
      笼屉上残留的碎糕立即被瓜分一空。
    W020160119463788227929.jpg

      按照传统,一般会将糕像切奶酪一样一分为四。

    W020160119463788269193.jpg
      出笼后10分钟是品尝崇明糕的黄金时段。这时候的糕温度、口感、软糯程度都是最佳状态。  

    W020160119463788389628.jpg

    按照崇明习俗,年糕要吃到农历二月初二,俗称“撑腰糕”,《崇明县志•风俗卷》:“二月二日,祀土地神,吃撑腰糕。”祖上传下来的老话:“吃了撑腰糕,腰板硬朗身体好,一年到头毛病少。” 崇明糕不仅是一种年节美食,而且寓有希望与祝愿,蒸糕,吃糕,早已成了崇明人流传既久的过年吉祥食俗。目前,崇明岛内能完整掌握崇明糕传统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该项技艺传承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3

    主题

    2万

    回帖

    33万

    积分

    观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30361
    发表于 2016-2-10 1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州也有自己的年味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zlsmt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