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1|回复: 1

    增强教师素养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332

    回帖

    1万

    积分

    铜牌队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853
    发表于 2016-2-29 21: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正确领会新课程的含义,探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充分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其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此,我结合自已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学生之间互动、交往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丶新课程的真正含义
    什么是新课程?人们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新课程即新教学科目。新课程即新学科,即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这是一种看法。这种看法把新课程视为一种典型的“教程”,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师生互动,而且不包括活动和社会实践。因此,这种看法不够周全。
    另一种看法认为:新课程即社会改造。新课程帮助学生摆脱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的盲目依从,使其具有批判意识。这种观点过于夸大新课程的作用。事实上,新课程就是学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和组织方式。它不仅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和认知,也包括其他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如教师的语言、社区的环境和资源、家庭教育和环境等,即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并且这些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是有机联系起来的一种育人媒体,这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新课程的核心是强调课程内容设置的社会性、时代性,体现与时俱进;强调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互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强调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间交往、互动、分享,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发挥主力军作用
    教育思想家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贯彻落实新课程要求,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的作用是关键。任何教育改革仅靠政策或命令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具有新的信念、能力、热情和动机,课程改革更是如此。只有充分调动教师探究新课程的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否则他们有可能变成教育改革的阻力。
    因此,减少或消除阻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真正
    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必然成为课程改革首要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切记: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面对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增强‘‘三个意识一个能力’’即:明确的课程意识、积极的课程问题意识、课程开发责任意识、课程开发的能力。在新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程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等等。简而言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以及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拓者。
    新课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实施新课程必须建立新的教学观,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师生人际关系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等相互交往中形成并在这种过程中遵循的关系。新课程要求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变革师生互动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师生人际关系的功能,确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
    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情感态度是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因素,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通常被认为情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些情商因素能起到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重视智力因素、轻视情感态度因素的错误倾向,要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提出的崭新目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交往’’、‘‘学会做事’’。而“学会认知、做事”是这“四会”的基础,让学生学会在做事中认知,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记得十几年前,我刚
    走上讲台时,曾经在一所小学跟班听过2周数学课。两周的跟班教学,让我对该班级中学生的“优、良、中、差” 也清楚了。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讲“对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发现班级里很不起眼的珍珍是学得最棒的!’’为什么珍珍单单在这一堂课中表现出色?课下,我带着几分好奇,找到了珍珍家的地址,想去探个究竟。令人惊讶的是,在快到珍珍家时,我远远就看见小珍珍在熟练地帮妈妈卖馒头。
    答案不言而喻,小珍珍眼里的“元、角、分”是来源于真实
    生活情境的。她的数学知识地获得自然是她在真实生活中的体验。当课堂中的学习与她的日常生活情境发生关联时,课堂中的学习变得更像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的迁移于是产生了,珍珍自然而然地将她的日常生活积累带到课堂中来,真正从真实生活的体验中建构了对数学的理解,从而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功。
    这个案例说明:能力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并进行反复的有意识地训练逐渐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体验)和思考(消化)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把接受式学习过程变成探究性、合作、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三、探究互动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弱势学生的探究学习。如何提
    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效性?也是困绕我们教师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这些弱势学生分散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希望通过优等生的帮助,达到提高弱势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是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愿望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
    这是科学课上我发现的一种现象:我在组织合作学习中,有
    些孩子忙得手忙脚乱,而有的孩子好似是与己无关,在一边独自“偷闲”。下课后,我就喊了一个‘‘偷闲’’孩子,问他;‘‘你上课的时候,怎么不和同学一起动手学习呢?”这个孩子满怀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不想和他们一起学习,而是有人(小组长)太霸道,从来不听我的,也不让我‘玩’实验器材。孩子的一席话,使我陷入了迷茫;什么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孩子们都乐意动手、一起参加呢?如何恰当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是在小组学习背景下引发出的
    一种新现象,这个问题较普遍,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小组内的环境因素,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但是教师对学生小组学习的组织策略、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水平,学生分组合理性、学生学法渗透,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起着决定和主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课上发现的这一部分学生显能就不奇怪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先要给自己看看病,什么是小组内分工?怎么分工,什么样的问题要小组研究、小组内怎么研究讨论,在讨论时教师怎么参与。把握这些问题、整理这些知识,学生的小组讨论就有序就不会成那个样子。当然,对参与差的学生,我们可以让组长为其开小灶,或是特意为这些学生提出小要求,要求内容是为这个探究活动做些什么,是直接参与的。这样的参与对其慢慢适应小组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学生会慢慢自信起来。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到解决的方案。于是我就在班上花了
    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课以外的合作教育训练。蚂蚁搬食物的活动:首先我说‘‘当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个蝗虫的尸首,它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积极汇报自己平时的发现,“对小蚂蚁迅速找来同伴齐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家’。那你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于是,我选择一些简短的文章交给孩子们讨论。某些同学发现了问题,在小组里提出,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合作行为,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始了: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赞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的气氛慢慢有些融洽了,发现孩子们都愿意参与到
    小组的探究中来了。可是又有了新问题:小主人们的积极性不再高涨了,在汇报的时候,手不愿举了。哇,原来是我在无形中又伤害了一些孩子的心灵。怎么办?由于小主人是在每位老师的呵护中成长的,他们也养成了一些骄傲自大的性格,当不在被众星捧月时候,他们感到了失落。面对这种情况,我又探索另一种做法:我对小组进行重组,能力强集中在一起,选择能力一般的做组长,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进步,能力相对弱的组成一组,选派班上的小能人,由他来带动整个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带动其他学生进步,有些组员在小能人的影响下,甚至可以到其它组去当组长了。这样一来,班级中的合作学习更融洽了。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成功的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
    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地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闲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不同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主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   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一版
    《如何成为专业的教师》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5月第一版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19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17
    发表于 2016-3-1 0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是发现者,欣赏学生,发现学生才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