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2.意识到被人所爱,自有一种满足感,对一个心思纤细与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带给他的幸福,比他或许会期待的那一切可能从被人所爱当中得到的实质利益更为重要。
3.蛮横无理和狂暴的愤怒令人讨厌。但是我们钦佩那种高尚和大度的憎恨,它不是按照受害者心中的狂怒,而是根据公正的旁观者心中的义愤来抑制受害者的愤恨。这种高尚和大度的憎恨不让自己的言语、举止超出这种情感所支配的程度。甚至受害者在思想上也不图谋进行过分的报复,也不想施加过分的惩罚。
4.源自肉体的一切感情都是这样:或者不能激起丝毫的同情;或者就算是激起了同情,这种同情也完全不如受害者所感受到的那样强烈。
5.要获得内心平静就必须做到“身体健康、没有负债、问心无愧”。如果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那么财富的增加会是多余。
6.个人遭遇到不幸或伤害,会引起悲伤和愤恨的感情。大部分人的这种悲伤和愤恨之情往往过于强烈,但是,也有少数人心中的悲伤和愤恨之情过于低落。我们称这种过分强烈的愤恨为暴怒,而过分低落的愤恨,则被我们叫做迟钝、麻木不仁和缺乏感情。每一种感情的合宜性,即旁观者能够赞同的强度,必定存在于某种适中程度之内。如果感情过分强烈,或者过分低落,旁观者就不会加以体谅。如果考察人性中所有的感情,我们将发现:各种感情被人们看做是得体的或不得体的,完全是同他们是否容易对这些感情表示同情成比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