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庭命运因他一个筋斗变得凄惨 ——随县新街镇墩子湾村五组村民陶联民急需帮助 陶联民 “我想读书,我想挣钱,不然爸妈老了没人养活他们。”3月16日,随县新街镇墩子湾村五组年仅21岁的村民陶联民面对采访,不由得潸然泪下。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如此悲伤? 从小淘气 一个筋斗让他远离学校 陶联民生于1995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刚出生的时候,也就是举家从新街镇的联合村搬迁到墩子湾村(当时叫民强村),因此父亲给他取名叫“陶联民”,就是希望他能够记住自己的老家在联合村,因为这两个村养育了他们几代人。 年幼的陶联民长的非常俊秀,几乎是人见人爱,父母也把全家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虽然没有宠他惯他,但是幼年时的他几乎没有消停的时候,总喜欢和姐姐在一起游玩嬉闹。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9岁的陶联民放暑假后和姐姐在家里嬉闹的时候,不慎从床上一个筋斗翻下床,头部着地的陶联民当时就晕厥了过去。 当时,父亲抱起陶联民到各大医院去求医问诊,在武汉同济医院所诊断的结果是“癫痫病(俗称羊角风)”,明知陶联民是因为摔伤而不是癫痫病的父亲无奈之下只得将他带回家。 不久,陶联民就因为病情恶化,时常伴随着发怵、发烧,昏晕等,小学三年级上了半年后就不得不退学回家。 家本困难 雪上加霜家庭窘境显现 远在1978年的时候,还在读高中的陶联民母亲孙立清在一次劳动中,左臂被摔伤,当时的他根本就没有当做一回事,只是感觉有点疼,左手肘部活动不大方便,时间久了,越来越觉得这里不能活动自如了,1984年,婚后的孙立清在丈夫陶尚国的陪同下到医院去检查,结果是左手肘部的“鹰嘴”骨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已经坏死,这就证明孙立清的这只臂膀已经完全残疾。当年虽然他们花费三万余元,但毫无效果。 残疾的孙立清本来就让这个家庭蒙上了阴影,加上仅有陶尚国一个帮劳力,家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现在,再加上陶联民重伤,整个家庭几乎陷入绝境。 即便这样,陶尚国从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治疗,他带着儿子先后辗转多地,希望能够有医生治好儿子的病,前后花了近20万元,结果是没有结果。 到处医治 不见好转一家生活无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放弃给儿子治病的陶尚国在一次带着儿子到某医院诊疗时,该医院最终查出了病因:陶联民那次意外摔伤了小脑和大脑之间的一块骨头,裂痕达到2公分,该骨头摔裂之后压迫神经,导致陶联民有时如同癫痫一样! 病情确诊了,但这个时候,要想让这个家庭拿钱出来医治,那简直比登天还难,“随着联民渐渐长大,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严重的时候会昏迷不醒,同时还伴随间歇性的着神志不清,如同一个精神病患者。”陶尚国说。 就在去年,为了凑钱给儿子治病,陶尚国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孙立清和儿子在家,陶联民一次病发后,神志不清的他将本来就残疾的母亲“几乎打了个半死。”无奈,陶尚国只得回到家里,监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以前不发病的时候,儿子就像一个正常人,根本就看不出来他有病,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很正常。现在像这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母亲孙立清泣声说道。 对于今后的生活,父亲陶尚国表示很无奈:“医生说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疗,恐怕他的生命将不久于人世,因为之前没发病的时候他的生活还基本能够自理,现在变得不能穿衣不会自己吃饭了。” 家庭困难 社会帮助杯水难救车薪 就在前不久,陶尚国打听到一位海归医生能够治好儿子的病,但费用需要不低于15万元,这对于陶家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有时候带着陶联民到市内某医院进行治疗,但现在越来越觉得效果不明显了,陶联民现在每个月靠900余元的药维持着他的生命,“这药也只能缓解一下他发病的程度,但基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发病概率反而越来越频繁了。现在变成只要一发病就到处乱跑,有几次跑的没影了。”这让陶尚国变得越来越苦恼,越来越没有信心,“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手术治疗。” 得知陶家的情况后,随县残联副主席段先兵一直想通过社会的力量帮助陶联民筹集手术费用,但杯水车薪,所筹集的费用有限,陶联民的手术仍然遥遥无期。就在采访当天,随州公益助残QQ群的网友还送去了500元现金。 据陪同采访的墩子湾村委会委员姜新安介绍,目前村里已经为陶家解决了两个人(孙立清、陶联民)的低保问题。 有志愿帮扶的请打陶尚国电话:15271332452 邮政储蓄账号:6217995200039663783 陶联民一家 随县残联副主席段先兵代表公益助残QQ群网友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