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让人纠结的随州大米 随州,作为一个产粮大市,随州的水稻产量在湖北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随州市场,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来自邻县市如钟祥和京山的大米,甚至包括东北大米以及进口大米,本地大米市场外地品牌占主流,本地产大米在我们随州市场所占份额少不说,而且价格也远远不及外地大米,这的确让人尴尬。 市民:外地大米口感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前往超市购买大米的市民,绝大部分选择钟祥和京山大米,只有少数选择随州本地大米,虽然有的品牌本地大米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时每千克与钟祥和京山大米相差0.6——0.8元,但购买者仍然屈指可数。 虽然外地大米与本地大米相比,价格每千克一般情况下至少要高出0.4元左右,但市民却仍然热衷于购买,原因何在? 在中百超市、购物中心新生活超市、顺泰仓储等多家大型超市,我们随机采访了前来购买大米的市民,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钟祥和京山的大米不管是外观还是口感都比随州大米要好,虽然贵一点,但可以接受。 而那些选择购买本地大米的市民,他们的回答是“本地大米虽然口感差,但相对便宜一点。” 调查中发现,本地市场上的外地大米都是优质大米,其粒型整齐纤长,青亮如玉,口感润滑细腻,营养品质高,而市场上随州优质大米很少,多是常规大米(有市民管随州本地大米叫“落市米”),或者优质米与常规米混杂,其颗粒短粗,长短不齐,而且口感相对较差。 超市:本地大米不好卖 在市内,不管是各大超市还是小型粮油店,我们可以看到,摆在最显眼地方的全部是外地大米,随州本地产大米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一些购买本地大米的顾客需要费一番周折或者向导购员询问才能找到本地大米。 在中百超市,一名导购员介绍说,随州本地大米在他们这里销量很难上去,最高峰的时候卖得好的也不足整个大米销量的三成;在购物中心新生活超市烈山店,因为这里靠近老省改生活区,前来购买大米的都是一些年纪稍大的人,即便这样,“只有在做活动的时候销量要稍微大一点,平时还是外地大米好销,本地大米只能面对低端市场。”该店店员如是说。 在南郊某粮油店,这个店本地品牌的大米销量相对要好一点,问其原因,“都是那些打工的人买去了,本地人还是热衷于外地大米。”该粮油店店主说。 销量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家自然就不可能大量进货,也不会对本地大米进行“专营”或推销,再就是本地大米因为“外观差,口感差”很难赢得市民的欢迎,市民不愿意买,销量上不上去,这也导致本地大米难以大量融入本地市场的原因之一。 农民:优质水稻没人收 随州没有本地大米销售,除了大米质量差以外,与农民种植水稻品种是否有关系呢? 调查发现,对于品质优良的水稻种子,农民都有意愿种植,他们认为,种植优质水稻可以提高收入,但他们为什么又不愿意选择种植优质水稻呢? 随县安居镇一周姓农民一语中的:“种了,没有人收购,即或收购了,也是按照普通水稻的价格收购的。因为优质水稻和普通水稻相比,除了种子价格高以外,产量也比不上普通水稻,相比较一下,觉得还是种普通水稻划算。” 随县尚市镇净明村一个曾经种植过优质水稻的农户说,优质稻子本地加工厂要么不收,要收就是和普通水稻价格一样,感觉划不来。 随县新街镇墩子湾村一郭姓村民前两年种过优质水稻,今年他也不打算种了,“以前有钟祥的粮食贩子过来收购,他们只收购优质水稻,价格还公道,去年就没怎么来了,我家收了七八千斤优质水稻,都贱价卖给本地加工厂了。” 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有这几家,在采访中,不少农民都反映“难卖。划不来。”基于这些原因,不少农民只得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普通常规水稻来种植。 加工厂:价格高了没人要 随州有不下百余家大米加工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到两家,农民种植的稻谷除了卖给国家以外,仍然有一部分直接卖给这些大米加工厂。 据了解,我市绝大部分大米加工厂加工出来的大米都销往南方,俗称“民工米。”因为面对的市场不同,价格也不同,所以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压低价格,收购普通稻子。 位于南郊的一家大米加工厂负责人告诉我们说,他们也想收购优质稻谷,但是因为价格偏高,而且他们的销售渠道一直定位在“民工米,”如果提高价格收购优质稻子,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市场,失去市场企业就面临生存危机,鉴于此,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收购常规稻。 我市大米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落后,品牌不响,导致生产的优质米品质和价格难以与大企业竞争。为什么不转型走高端市场呢? “ 规模小,更换设备投资大”几乎成为所有受访大米加工厂的“共同语言。” 随州:优质大米前景好 随州处于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优质稻。但是据了解,因为优质稻产量相对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优质难卖高价,导致农民不愿意种植优质稻。 目前本地市场上的随州优质大米少,表面上看是因为优质稻种植比例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市缺乏规模大、设备先进的大米加工企业,无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带动引领作用。 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因为本地大米加工企业大多缺乏实力和胆识,不愿意出高价收购优质稻,加上农户分散经营,没有组织集中外调,导致多数优质米与常规米混杂收购进入市场。这影响了优质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有专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大企业,打出随州优质米的品牌,来推动我市优质稻的发展。另外,我市大米加工企业则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抢占优质米市场的胆识、眼光,要采取订单方式引导农民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使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政府收购稻谷时应分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他们更新设备、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如此,相信随州优质大米一定会夺回本地市场,甚至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