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24|回复: 36

    三十六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6 10: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计瞒天过海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插大梁.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国救援.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所以大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计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计声东击西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计无中生有
    张仪诓楚助强秦。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 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 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 随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 五,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 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 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计 暗渡陈仓
           韩信奇兵取三秦。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日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0: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计 隔岸观火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