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用大爱诠释真诚和善良 ——万店镇高庙村郁兵无私照顾残疾人家庭的事迹 文 胡坤明 “自己苦些累些不算什么,只要张远平夫妇能够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曾都区万店镇高庙村郁兵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把自己的爱无偿地奉献给别人的心声。而在这么一句看似简单的心声背后,是在其平凡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赤诚的爱心。他用实际行动和他的真诚与善良诠释着“人间大爱”。 远亲不如近邻 时间追朔到2007年11月,原本只有两户人家的曾都区万店镇高庙村4组南冲湾多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来自于高城镇,他们搬到这里来落户了。 来落户的是一对残疾夫妻,52岁的户主张远平患有智障和间歇性精神病,医学鉴定为三级残疾;47岁的妻子程天平则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站立,属一级残废。这对残疾夫妇膝下无儿无女,他们的生活来源依靠的是政府的低保金,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面对这样一对残疾夫妇,当年37岁的郁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买想到他们夫妻俩料理生活这么困难,远亲不如近邻嘛,我得帮帮他。”郁兵与妻子余学菊商量,对张远平夫妻同样充满同情的余学敏二话没说,当即就答应和丈夫一同照顾这对可怜的夫妇。 一个月后,郁兵把照顾张远平夫妻的想法乡村里做了汇报,他们的义举得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村支书王林说:“我们正愁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怎么照顾,谁来照顾。你们左邻右舍能主动提出来照顾他们,太好了,谢谢你们!” 就这样,郁兵夫妻主动承担了照顾张远平夫妇的重任。 吃喝拉撒俱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照顾好残疾人,生活是关键。每年,郁兵和妻子都会给张远平夫妇买一头猪他们喂养着过年,年猪杀后,郁兵两口子就会帮忙吧猪肉腌好,将猪油炼好,亲自送到张远平家。平时,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们也不会忘记张远平夫妇,主动送过去一份。农村不比城里,生活相对来说要简单一点。“吃的喝的,我有他家就有。油没了就直接到我家去倒,米没有了,他只要吭一声,就是买一条鱼、一块豆腐,也给他们一半。”郁兵如是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郁兵这样想,如其长期送吃送喝,不如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也能平复对方那种自卑的、寄人篱下受人施舍的心理,于是,今年年初,郁兵尝试着给他们买来小猪仔和小仔鸡给张远平送过去,50只鸡鸭可以自由放养,不用操心,但那头猪其实还是郁兵夫妇帮忙喂养,张远平夫妇只是挂了个喂养的名而已。 除了操心饭食,郁兵夫妇还包揽了张远平两口的衣服被褥的清洗。张远平两口子都是残疾人,衣服被褥相比正常人脏的要快,洗衣洗被子,都是余学菊包揽。每逢换季的时候,郁兵就会提前给他们准备好新鞋子、新衣服,新被单。 治病救人尽心 郁兵年轻时曾经在骨科医院做过帮工,学会了简单的骨科类治疗,这正好派上了用场。程天平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特别是最近两年,他双手痉挛,稍微摔一下就会导致臂膀脱臼,于是,与并成了她的“私人医生”,遇到臂膀脱臼,郁兵就为它接骨。为了能让她出去晒晒太阳透透气,每次都是郁兵夫妇一边一个驾着她才能艰难地挪动。 张远平时不时地会发病,一发病就会光着身子在村子里大喊大骂到处跑。每当这个时候,能制住他的只有郁兵。去年6月初,郁兵正在田里栽秧,张远平急急忙忙跑到田里来找他,嘴里含糊不清,支支吾吾地用手指着家里比划。“不好,出事了!”郁兵便赶紧放下手中的农活,向张远平家跑去。果不其然,程天平因为严重的胃病发作,疼得满地打滚,不停地喊着“救命”。“快,送医院!”郁兵顾不上两腿的泥,雇了辆农用车,将她送到万店镇卫生院,住下了。虽然残疾人住院免费,但两个星期里,郁兵早起晚归,每天往返40公里送饭、端茶倒水,带着她打针、输液、领药;她换下的脏衣服,郁兵收拾在一起放在包里,带回家交给妻子余学菊洗净晒干,叠得整整齐齐,再带到卫生院来。晚上郁兵回家,反复叮咛张远平不要出卫生院大门,照顾好他的妻子程天平,同时托付其他病友帮忙关照。可那时正值农忙,郁兵没有时间插秧,只好出钱雇人帮忙。今年1月,张远平、程天平夫妇俩同时生病住进了卫生院,更是忙坏了郁兵一家老小。程天平逢人就说:“没有郁兵一家人的帮扶和及时抢救,我早就不在人世了,绝对活不到今天。” 用大爱诠释真诚 其实郁兵家里也不轻松,2个孩子正在上大学,一生未娶的叔父郁明贵今年65岁,郁兵也主动赡养,7个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和妻子肩上。郁明贵老人笑呵呵地说:“我不住养老院,有家就有亲情,我侄子侄媳对我好得很!”。郁兵和余学菊种了80多亩田、4000多袋香菇,抢种、抢收、抢插、抢摘,鸡、鸭、猪、牛、羊,一大家7口人,样样都得喂,一年四季忙不停。 7年过去了,张远平、程天平夫妇早已把郁兵当成自家的亲人,当成生活的“支柱”。 每年春节,郁兵“一家4个姓氏的7口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其乐融融。今年7月,郁兵夫妇在交通便利的袁家湾建了新房,但他没忘张远平夫妇,又在新房旁边建了2间瓦屋,他说:“搬家时我会把张远平一家也带过来,那2间瓦屋就是为他们建的,我们已经是一家人,我会一直照顾他们的。” 郁兵、余学菊7年如一日照顾张远平一家,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村民余学才说:“郁兵把邻居当家人、当亲人,是我们村里的榜样啊,以前村里不赡养老人的年轻人都受教育了,都孝顺了,现在村里风气正了。”郁兵、余学菊,义务照顾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主动赡养自家叔父,经年累月,不辞辛劳,在平凡中彰显的是伟大,在朴实中蕴含的是高尚,人性的真善美熠熠生辉、无限放大。 原载2014年第八期《领秀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