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陈晓林 张琴
一份榜单,传递出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近日,第四届(2014年)湖北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发布,随州有9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武汉、宜昌、襄阳,名列第四。同期发布的2014湖北最佳成长型民营企业,随州裕国菇业列榜单首位。
随州,我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地处鄂北岗地,在经济总量、地理位置、国家重大项目等方面并不占优。为何这里的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强势壮大?
特色舞台锻造民企明星
随州上榜10家企业(含成长型企业)中,按行业分,汽车机械3家,农产品加工5家,化工2家。
其中,齐星集团,全国最大的驾驶室专业生产企业,全国硫醇甲基锡产销排名第一;裕国菇业,全国食用菌出口额最大企业;同星农业,全省唯一的肉鸡产业一条龙企业;中兴食品,全省茶叶出口额最大企业……
这些“草根经济”的佼佼者,背后矗立的是随州一个个极富特色的产业集群: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最大食用菌集散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全省农产品出口冠军。
该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张书文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州三大国有专用汽车厂相继倒闭,从此这里几乎没有大型国企,民营企业迎来蓬勃生长的广阔舞台。
从一条生产线、一个车间开始,逐步发展到30公里专汽长廊、110多家民营专汽规模企业,中国1/10专汽产品产自随州,罐式车、环卫车等6项销售全国第一。
从随县三里岗镇提篮叫卖香菇开始,再到茶叶、蜂蜜等,去年随州25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创汇6.5亿美元,居全省第一,食用菌出口占据东南亚七成市场份额。
张书文表示,围绕特色产业打造集群,引导、培育、扶持民营企业在特色板块中创富,是随州民企发展壮大的关键。
巧借外力点燃科技引擎
与大型国企相比,民企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存在天然短板。如何避短发力?随州不少民企的选择是:巧借外力。
翻开茂盛生物公司的产品花名册: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生物有机肥,与中航化肥公司合作研发稳定性复合肥料,与北京中农合作研发双酶及多肽复合肥……
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景磊说,化肥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通过与众多科研机构合作,主攻新型肥料,弥补自身技术、人才不足,实现错位发展,从众多传统肥料企业中脱颖而出。
据统计,随州90多家民营企业与国内100多所科研院所联姻,深入产学研合作,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00多项。
齐星集团董事长徐德认为,采用最新、最能代表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装备,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品质优、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企业“雪球”越滚越大的强大引擎。
红旗12防空导弹、长剑10巡航导弹、东风31战略导弹……它们的每一次亮相,足够吸引全球目光。
少有人知道的是,许多导弹发射车的驾驶室,都出自齐星集团。这家20年前还只是生产自行车配件的小企业,始终紧盯国际重卡驾驶室行业动态,引进高端人才持续研发,走在全国重卡驾驶室细分市场最前列。
借船出海逐浪全球市场
肯德基在中国每销售20只鸡,就有1只来自同星农业公司。2010年,同星公司开始为肯德基供货。在“速生鸡”、喜福事件等发生后,肯德基更严考核,同星成为排名前五的重要供应商。
为鼓励同星多供应优质原材料,肯德基去年开始给予同星每吨500元奖励,今年又提高至每吨1000元。“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让我们管理更先进,也改变了我们的发展战略。”同星公司总经理郭明钊说。
8年前的全力公司,只是坐落在随县柳林镇的一家乡镇小厂。2011年,规模不断扩大的全力公司瞄准海外市场,叩开了世界500强印度塔塔集团的大门。如今,全力已牵手塔塔、通用、戴姆勒、现代等一流汽车公司,外贸销售额超过半壁江山。
据不完全统计,随州40多家民营企业实现了“借船出海”。
打量2014湖北民企百强榜单,一个现象不容回避:随州上榜企业数量多,但不够强。榜单中,营收超过100亿元的有13家,但没有一家随州企业入围。
张书文表示,如何突破自我再上台阶,是随州企业家和政府决策者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