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在 路 上 ——记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学 陈学,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7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教过2年书,做过5年报社编辑记者,12年广水市交通局办公室科员。他还有一个为人熟知的网名:人在路上,因为他执着追求在踏实肯干、无私奉献的路上:他关注民生,激扬文字,弘扬社会主旋律;他忘我工作,促进和谐,创立了政府部门与网民交流的平台;他倡导健康生活,无私奉献,创办了民间公益组织北斗星户外。他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能恪尽职守,开拓创新,任劳任怨,始终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展示了一位新时代青年的新追求和风貌,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先后获得湖北第五届优秀志愿者、湖北“引领工程”项目奖、随州市“十大”志愿者标兵、随州“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广水市委市政府优秀党务工作、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广水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 奔走在路上,关注民生,激扬文字 1999年4月,因工作需要,陈学从南关中学调到广水日报社工作。从进报社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好记者。怎样才算一名好记者?我国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陈学就是这样努力做的。他不满足于跑跑会场,摘摘材料,写写“豆腐块”文章,而是主动请战、主动策划、主动采写,把笔墨渲染到工作一线,把足迹延伸到基层。2003年夏天,报社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一小偷被拘留某地派出所后很快就出来了,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到举报人家里威胁。主编陈诗泽在编务会上询问谁愿意去调查采访,陈学立即站了出来,接下了军令状。谁都知道,这起调查面对的矛盾很复杂,关系纠扯不清,稍有不慎,容易弄出纰漏,甚至遭到打击报复。为了弄清事情原委,他徒步20多公里,冒着盛夏酷暑,穿越山谷,趟过小溪,来到被害人、村民家中和有关单位采访,经过努力终于还原了事实本来面目。回来后,他采写稿件《未受处罚威胁村民,小偷何其猖狂》发在报社内参上。不久,该报道引起了市领导重视,政法委书记亲自实地督办,相关责任人被依法惩处。他还善于挖掘普通人身上闪光点,并感染他人。他先后到市殡仪馆采访整容师,到两省三县市交界处徐家山采访代课教师和留守儿童,除夕之夜他到街头采访环卫工人,多次到聋哑学校采访默默奉献的特教教师,深入田间地头采访科技创新的农民等等,普通人的事迹感染了他,他将自己的情感变成新闻通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广水市中考新生录取政策在2002年之前,采取的是统考统招方式,忽略了类别不同、城乡学校差别,显得不合理,学校、家长意见很大,呼吁“中考比高考还难,录取政策要改革”。然而,怎么改即使在教育管理部门内部也存在分歧。作为教育版编辑的他,认识到此新闻的社会价值,立即和教育部门联系,开辟了“我看中考录取政策”讨论专栏,采访了大量的教育专家、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编写了30多篇长篇通讯,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最终促使分类录取政策的出台。 2003年9月,全国县市报整顿,广水日报即将停刊。有的人说,报社应付最后的几期报纸就行了,然而,他并不这么认为,越是最后越要办好报纸回报读者。他默默策划,深入采访,先后采写了系列报道《温州人在广水》、《科技成果在民化公司迅速转为生产力》,直至刊发到报纸最后的一期,他以自己的行动为党报献出了一份报人的情意!在新闻战线上的奔走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年年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采写的新闻作品4次获湖北省县市报好新闻奖,2次获中国县市报好新闻奖。 辗转在路上,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报纸停刊后,他被调到市交通局工作。交通主要工作是修路架桥,他荣幸能够又一次工作在路上,化做“铺路石”。交通工作业务性政策性强,法律法规多,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他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在局机关里,基本上他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在忙完办公室的具体工作后,他总是抽时间、挤时间钻研业务知识,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及政策。在丹阳初升时,别人也许还在梦乡中熟睡的时候,他已经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在华灯高照时,别人正在休闲散步的时候,他还在办公室忙碌着;在夜深人静时,别人已经沉睡的时候,他正在灯下学习,拟定公文。在周末节假日,别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他背着相机奔赴到公路建设工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收获。到交通工作以来,经他采写的信息和宣传报道被市以上报刊采用200多篇,有30多篇随笔被报刊采用或获奖。 随着网络发展,网民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做为政府职能部门该如何作为?他大胆摸索,在全市政府部门率先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网民互动平台:定期在网站收集网民意见和建议,接着贴签呈报领导批示,转交相关单位、科室办理,然后将办理意见交由领导审核同意,最后在网上给予答复。近几年,交通是社会的热点、焦点,市民非常关注交通发展情况,他深入长岭高架桥、麻竹高速公路等建设工地,拍摄了大量照片,刊发了文字。网民对交通的做法大加赞赏。许多网友说:交通局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市委书记还批示,希望各单位都能正确对待网友诉求,要求市直各单位学习推广。 行走在路上,创新方式,倡导新风 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爱到物质的侵扰,价值取向、生活情趣很容易问题,如果光凭说教肯定不奏效。身为共青团常委、交通局团委书记的他,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于是,他创立了民间公益性组织:北斗星户外运动俱乐部和北斗星户外网,以打造“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为追求,提倡努力工作、健康生活、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生活观念,发动网友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义务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为青年搭建了一个友好、和谐的互动交流平台。 广水市是个山水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正在打造“武汉后花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了更好地推广广水旅游资源,他先后组织了市内风景踏访等活动,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北京、河南、福建、浙江、武汉等地的驴友一批又一批地到广水观光驴友。 除了登山健身、推广旅游资源外,他还注重通过主题活动,把青年人引导到追求奉献社会、积极上进、品质生活的健康观念上。近几年,他组织开展了“洁净家园”、小学志愿教学一日、望城湖青年诗歌朗诵、汶川大地震烛光悼念、迎奥运环城30里徒步等活动。在他的号召下,北斗星户外创立的8年来,共组织活动400多次,3万多人次参加,北斗星已成为广水市著名的品牌。北斗星的所有活动都是非盈利的,参与组织就是志愿活动,文体局的余局长说: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你们能够这样无私奉献、开展活动,难能可贵,通过你们的带动,广水人民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太阳燃烧,因为他选择了辉煌;高山伟岸,因为他选择了坚毅。陈学凭着对工作、生活的满腔热爱、对自己人格素质的历练培养、对引导青年新风尚的责任心,无论是在办公室工作还是青年组织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地奔波在前沿一线,用热血与豪情,用奉献和付出,用满腔赤诚、孜孜追求,在青春的大路上,唱响了奉献社会的主旋律,谱写了一曲青年人的豪迈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