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母慈子孝代代相传
——东城蒋家岗学校刘峰教师讲述家风的故事
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母慈子孝、尊老爱幼是我们家族里的代代传承的家风。一个家庭犹如一颗大树,而家中的长辈如同树根,我们后辈就好比树枝树干,只有树根扎根土壤,吸收营养水分,我们后辈才会枝繁叶茂,生活安定而充实,平安健康。
一、母亲的乐观慈善为大家族的和睦奠定了基础。
从小到大,到后来娶妻生子,我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已三十年多了。爸爸诚实正直、勤劳肯干却不善言谈。在这个家里,给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妈妈。妈妈知书达理、性格乐观开朗、包容开明,在整个大家族中她是长女、是长媳,她用自己的善良、勤劳赢得了所有家庭成员的拥戴和称赞。妈妈常常和我讲起往事,爷爷奶奶在世时,她尽心伺候他们,现在他们不在了,仍然常念及老人们的好处。结婚后,她对妻子视为己出。每天朝夕相处,受她的熏陶影响,让我和妻子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和愉快。妻子总说,婆婆的人格魅力对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所以她们婆媳相处得很融洽,情同母女。
二、尊老爱幼的家风让后辈深受教育。
孝顺长辈,尊老爱幼是我们家族不成文的家规。外婆今天八十多岁了,几个舅舅和小姨都非常孝顺外婆,他们朴实的言行,让我们后辈深受教育。近几年,外婆因年老体衰,眼睛看不清,耳朵也听不到,行动不方便,记性越来越差,有时竟糊涂到连自己的儿女也认不出来,就长期住在乡下三舅舅家。每个周末我们带着孩子一家人回去看望外婆,送上她喜欢吃的,给她剪指甲、梳洗头发,听听她的唠叨。看到外婆开心的笑容,我们心里就感觉格外踏实。平时舅舅、舅妈悉心地照顾外婆。村里人都羡慕外婆有福气,儿孙都孝顺。村里人经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次,三舅舅看外婆睡着了,没盖被子,就轻轻地走去给她盖上被子,外婆迷迷糊糊用拐杖一下打到三舅舅的腿上,大声说,打住坏人了。事后,被人问起此事,三舅舅还笑着说:“棍子打的真的蛮疼,证明我老妈身体还很硬朗。”其他几个舅舅、小姨也都争着力所能及地孝顺外婆,让外婆安度晚年。每次家庭聚会,首先会把鸡腿,鱼肚子上的肉等好吃的夹到外婆碗里,然后,我们才开始动筷子。
三、家和万事兴,婆婆送媳妇赶考。
家和万事兴。妈妈从来不会和谁吵嘴,有什么事她总是讲道理,用理智来处理问题。她常说,“人要勤劳,穷不离猪,富不离书。”在我结婚第三年,妻子支教服务期满,就突然失业了,当时她又怀孕在身。妈妈鼓励妻子说,年轻人只要有志向,能吃苦,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她拿出微薄的退休金支持妻子考取会计证,准备找份会计工作。同时,她鼓励妻子只要有考试机会,就去试试。小孩出生后到一岁半,妈妈曾三次陪妻子到武汉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几次考试失利时,妈妈没有半句埋怨,还总是鼓励妻子支持妻子,说:“考不上秀才,学问在。”还记得,那个冬天,当妻子走出考场,看到妈妈抱着刚刚一岁的孩子站在寒风中等她,妻子的眼泪忍不流下来了,她赶紧转身把眼泪擦干,走到妈妈和孩子身边,我看到她们开心的笑脸,那一刻我感到特别的幸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妈妈的鼓励和支持下,妻子总算考上了基层公务员,走上为群众服务的岗位。工作后,妈妈也经常提醒妻子,要认真对待工作,多为别人办好事。妈妈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为我们分担生活的琐事。我们夫妻也尽我们所能孝顺妈妈,妻子平时和妈妈抢着洗碗、洗衣服,让妈妈过得轻松一些。这也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很懂事,爱学习,爱惜东西,珍惜粮食,吃饭时,掉到地上的一粒米饭也捡起来吃了。
这就是我的家庭,虽然并不富裕,但却温馨、温暖,是我们全家人快乐的源泉、幸福的港湾、也是我们获得人生奋斗动力的不竭之源。珍惜平淡的生活、爱岗敬业、孝敬长辈,教育子女,把对家庭的爱和责任用一生来践行。
(整理者:刘峰 13774099829)
我的家规格言:孝顺老的,吃好的;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