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每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社会行为规范来自家庭制度本身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好几代甚至世世代代的人。 我童年的大多数时光是和姥姥姥爷一起度过的,姥姥姥爷都是从艰苦岁月过来的人,姥姥小时候父母去世的早,她又是家里的老大,没有爹娘没有土地,姥姥就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出去讨饭,有时候遇到个好心人,给点吃的,姥姥都让给弟弟妹妹先吃,所以绝大多数时候姥姥都是饿着肚子的,早期的苦难让姥姥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小时候姥姥常说吃饭要吃干净碗里的最后一粒米,不可以剩饭。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姥姥家过暑假,姥姥家那年的南瓜大丰收,家里堆满了青的、黄的南瓜,然后家里就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各种南瓜饭、南瓜卷饼、南瓜汤、炒南瓜、蒸南瓜,开始还觉得挺好吃,时间长了就吃厌了,一到吃饭时间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开始耍脾气,吃一点就不吃了,常常剩很多饭。然后姥姥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说是住在他们村里的一个人,每次吃饭都不好好吃,常常剩饭,家人就说他,叫他不许剩饭,他怕家里人说,就常常偷偷把剩饭倒掉, 后来这个人在一次偷偷到饭的时候被雷给劈死了。姥姥说这个人就是糟蹋粮食所以老天爷都不原谅他,让他以后再也不能吃饭了。记得当时的我们几个都很害怕,都乖乖的好好吃饭,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小时候是怕被雷劈死,长大后才明白,姥姥是在教育我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两岁了,我教他的第一首诗就是《锄禾》,希望他知道每一粒米饭都是来自不易的,希望他也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将这个良好的家风习惯一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