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宜化
据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发布的《关于贵州宜化污染情况调研报告》显示,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政协黔西南州委员会联合调研组,对贵州宜化调研发现,由于贵州宜化的超标排放,当地城区自2009年开始,空气中就经常出现剌鼻的氨和二氧化硫气味,厂区近旁一处名为马岭河的4A级景区的水体,也遭受严重污染。全市的粮食作物减产50%以上,柑桔损失90%左右,原有柑桔园基本不复存在;花椒、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和蔬菜等减产在60%以上。 依据专家调研分析,贵州宜化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是长期超负荷生产,其合成氨当年超负荷19.15%,尿素超负荷51.4%。产能的扩大必然导致了废油、污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超强度排放,造成污染。 二是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导致生产过程中超排漏排偷排现象严重。宜化的造气半水煤气氨水脱硫工艺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进行建设,并擅自改建为运行成本较低的淘汰落后工艺——氨水液相脱硫工艺,致使造气废水中氨浓度异常偏高,造气废水循环过程中在循环水池、凉水塔排放气中有大量氨气。同时还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负荷,造成外排废水超标。 三是,贵州宜化厂区与市区的距离和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污染的外在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