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25 22: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华远把小赵叫去办公室谈话了好几次,但似乎收效甚微。不过这个时候,她注意到小赵的籍贯,和自己一样,都来自河南。共同的家乡和相似的成长经历或许能让小赵敞开心扉,孙华远想,不如先贴近学生,慢慢了解她的想法,在找出解决措施。
果然,在和小赵来了几次老乡式的交流之后,孙华远获知了小赵的性格成因:在高中时,小赵的成绩很不错,但高考的结果与她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再加上自己来自农村,进入城市高校之后价值观念遭到了大的颠覆,一时不能适应,于是只能选择逃避。
为此,孙华远开始为小赵出谋划策,用针对性的话语劝勉她,小赵和孙老师之间的交流慢慢多了起来。可不料,突然有一天,小赵跪在寝室的窗台边,无论怎样都不愿意起身。孙华远闻讯,第一时间赶到她的宿舍,试图和她聊天开解。起先,小赵还应几句,之后便一直沉默不语。孙华远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一直在旁边陪着。或许是慢慢地想开了,或许是被老师的陪伴感动,小赵在两天一夜之后终于起身,而孙华远此时也陪了两天一夜。此时的小赵也告诉老师,自己是因为即将毕业,担忧自己的性格无法走上社会,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心存愧疚,才长跪不起。孙华远并没有放弃她,她知道,言语的抚慰已经不能完全帮助小赵,她开始东奔西走,给小赵找工作。幸运的是,她不久之后就替小赵谋得一份收银员的兼职,既能发挥小赵认真细致的优点,也让她能够有机会尝试与陌生人打交道。
这一次的小赵没有辜负孙华远的良苦用心,她顺利地完成了兼职,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也渐渐调整了性格,毕业时已成功找到工作。
带着这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守护,孙华远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最高兴的就是收到已经毕业同学的问候,告诉我他们有了新的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