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9|回复: 1

    书架上的一抹蓝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6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家的书架上,蓝颜色封面的书占有相当比例,淡蓝、蔚蓝、深蓝,其内容都与一个主题有关:海洋。生于海岛、长在海边,曾经在海上工作,如今在首个国家级海洋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工作的我,阅读兴趣自然集中在海洋文化、海洋历史等方面。

      翻开《中国海洋开放史》,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就已经利用季风变化规律进行航海;汉代,中国的航船能抵达印度洋沿岸和斯里兰卡等国;宋代,航海家已掌握指南针航海技术;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成为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1100—1450年,我国曾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精良、最发达的海上舰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然而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总是将大海视作天然屏障,历代官府对民间海洋经济行为一再加以禁止或限制。“重陆轻海”的思维方式,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也没有完全改变。

      认识海洋,不能不学习国外学者的相关书籍。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总署前首席科学家布鲁斯·帕克的《海洋的力量》中,我了解到,2004年12月26日席卷印度洋沿岸的大海啸,如果提早半小时警告,相关12个国家的30万个生命就不会逝去。太阳、月亮和地球作为海洋的3个能量来源,会积聚增强并且释放能量,以至于引起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灾害,但人类可以借助现代预报手段避开大海的狂怒。从对诺曼底登陆的潮汐预测到2011年的日本地震导致海啸经过等事件的描述,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所蕴藏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激发人们探索海洋预测科学的热情。对我而言,则加深了做好海洋灾害报道的认知。

      目前,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公里范围的沿海地区。我国沿海地区居住了40%左右的人口,却贡献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全球许多问题都无法绕开海洋。作为一名长年在海岛地区的涉海新闻工作者,我深感增强海洋知识储备对于做好海洋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必要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海洋问题,是全球共性问题;振兴海洋事业,也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一些沿海城市率先崛起,但人们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仍侧重于陆地。保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奋斗目标,中国迎来经略海洋的新时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是彰显一个海洋大国与有关国家共同打造海上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作为党的干部,只有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海洋、读懂海洋队伍中的一员,才可能在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贡献一己之力。

      如果,我们每个干部介绍国土面积时,能加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看地图时,能把“雄鸡”看成“火炬”;考虑事情,有陆海统筹意识,并把广阔富饶的海洋当做解决人口不断增长、资源日益紧缺矛盾的希望所在,那么,我们的海洋意识会越来越强,图书展会上的“海洋蓝”会更耀眼,而投身海洋事业的有识之士也会越来越多。(作者林上军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副总编辑)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5

    主题

    2万

    回帖

    89万

    积分

    王牌队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98454
    发表于 2016-10-3 15: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兴趣自然集中在海洋文化、海洋历史等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