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武汉,在荆楚大地,他的善行声名遐迩,被人誉为吴天祥的"富亲戚"。不是金戈铁马,也不是叱咤风云,他以慈善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用实际行动痴情慈善事业,唤醒了千万颗爱心。20年来,他捐出的善款逾2000万元,无私资助贫困学子1000余人,帮助3000多个农民工兄弟和城市贫困者。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等殊荣,荣获两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就是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省党代表、人大代表甘金华。世人为他的慈善义举感动,然而盛名之下,他永远保持一颗平实谦厚的心,在慈善奉献中彰显人生价值。
从农民工到慈善家
--记华发鼎诚建设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甘金华
贫穷出身--艰辛打拼创事业
1963年2月25日,甘金华出生在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汪集镇吴河村一农家,上有两个姐姐,家庭入不敷出,紧随弟弟、妹妹去世后,一家更是穷困潦倒,举家食粥米常赊。"小时候,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因为家大口阔,我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便是最开心的事情。"那时的境况甘金华刻苦铭心,"可苦难也是一种人生财富,磨练了人的意志"。
1981年秋,正念高三成绩名列前茅的甘金华,因交不起20元学费无奈辍学,不得不离开魂牵梦萦的校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年老体弱父母的负担,当年底,他含着泪水背上破旧的背包和打满补丁的棉被,穿着一双破球鞋,只身走出山乡来到武汉。初来咋到,举目无亲,甘金华寄人篱人栖身。后在老乡的介绍下,到武昌徐家棚塑料厂当学徒,月工资20元。甘金华一门心思全神贯注钻谋生技术,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供弟妹读书。短短两年时间,他不仅掌握了电工技能,还学会了各种电器修理技术。
其间,意外发生的一件事,时至今日甘金华仍记忆犹新。那天午后,他来到车间专心致志安装一台电动机,不知内情的新学徒工贸然合上电闸,强大电流瞬间将甘金华击倒。千钧一发之际,师傅一个箭步冲上迅速拉下电闸,经及时抢救,他死里逃生。在甘金华记忆里,恩师如父,技艺精湛,品格高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逢节假日,他都会上门看望,20多年未曾间断。老人去世后,他上门主持操办丧事,并承担所有开支。甘金华坦言,爱他如子的师傅对他日后行善产生了重大影响。
勤奋搭起通天路,智慧敲开机遇门。1985年拥有一技之长的甘金华打定主意创业,在武昌中北路租下一间门面经营电器修理铺。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为了以信誉招睐客户,他不分昼夜勤扒苦干,常常不知疲倦工作至次日清晨,三四天不休息也屡见不鲜。几次突然鼻血涌流,身体到了生理的极限,可他仍默不作声坚持。有付出就有回报,凭借过硬的技术、诚信经营,甘金华在行业内声名大振,顾客盈门,并争取到金星、莺歌等名牌电器修理总代理权,从而获取人生第一桶金。风光的背后,甘金华清醒认识到,电器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领风骚三五年,难有大发展,必须蓄势待发谋求转型,实现新的腾飞。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甘金华决定把握千载难逢商机,倾其所有义无反顾转型进军建筑领域。
奋斗是甘金华的人生亮色,多年的艰辛打拼使他深刻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创造财富。工作繁忙之余,他坚持刻苦自学,并报名参加湖南大学武汉函授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2011年,甘金华迎来人生新的起点,经过慎重抉择,加盟拥有建筑一级资质的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享誉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建有湖北省实验中学、武昌火车站办公大楼、武汉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大楼等标志性建筑。
致富思源--慷慨解囊报家乡
世人都说,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回首20年痴情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甘金华坦言,"是乐善好施的母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一生。"勤劳的母亲有一副菩萨心肠,当年一名流浪乞丐长年滞留村里,忍饥挨饿的母亲仍时不时接济食物,天寒送上御寒衣服。每年除夕,母亲携一家人,包上平时鲜见的花生、麻花、油条等,来到村里寡孤老人家聊天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善良的母亲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了行善的种子。1994年,甘金华一次返乡不经意的善举,从此开始了人生乐善好施的慈善长征。那年盛夏,常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所起色的甘金华回家看望双亲,偶然听说同乡一名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无钱交学费,准备辍学赴远方打工。甘金华绷紧了神经,未能圆大学梦一直是他心头隐隐的痛,"绝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征得父母支持,他将准备孝敬老人的700元钱悉数捐出。他深知,几百元钱并不能解决贫困学生的全部困难,可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真切地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时,也是一种快乐。"不图别的,一个人做一件事能让别人摆脱困境,这就足够了。"甘金华脸上写满了真诚。不久,当得知村里急需修路,他毅然捐赠40万元家底中的37万元。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村民不用肩挑背扛了,成了一条"致富路"。家乡地势高水源不足,村民耕种多年一直靠天收,甘金华暗自铆足了劲,待积攒20万元就打了一口深井,圆了村民增产增收梦……对于这些,甘金华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他说:"我有今天是亏了党、亏了这个好社会,我的祖辈一直教育我,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忘本之心不可有,报恩之心不可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没有党的关心和培养,哪有我甘金华的今天。"
扶弱济困--助人为乐成习惯
甘金华和吴天祥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缘于一次不留名的善举。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武昌区白沙洲社区盲人姚良俭找到时任副区长的吴天祥,满脸感激泪水送上一面锦旗:"谢谢您给我家修好新房!"吴天祥一头雾水:"你感谢错了对象,不是我派人去修的。"经打听才明白真相。原来,甘金华到区信访办感受吴天祥接访,恰逢姚良俭反映破败的房屋年前被雪压垮,无钱修复到处借房栖身。"春节刚过,无钱更缺人呀!"吴天祥束手无策心急如焚。熟料,甘金华翌日不生不息带领10多名工人,将姚家的房屋修好了。
从此,甘金华成了吴天祥身后的"富亲戚",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对象,解燃眉之急的必是甘金华。甘金华说:"在感恩与回报路上,我会始终紧靠在吴老身边,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2005年底一天深夜,被甘金华大爱无言所感动的吴天祥夜不能寐,披衣下床饱蘸深情给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信,"善人"甘金华才渐渐被世人所知。提及甘金华,吴天祥不吝溢美之词,"他的企业不算大,也不是特别富,但却是湖北慈善的杰出代表!"
2008年春节,大雪纷飞,他捐出十多万元,购买了一百台彩电,给一百户贫困残疾家庭,并和市残联工作人员,以及厂家技术人员一起上门安装调试,让他们安心看春晚;
2009年5月26日,武汉市妇联组织首届十大"江城好妈妈"评选活动,他个人捐款20万元;
2012年元月,他捐款1万元给身患急性白血病的武昌名都花园小区居民蒙核量救急;2月,赴大别山深处的湖北英山县雷家店镇杨家庄村福利院,送去10万元善款,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
2012年3月18日,到协和医院为心脏裸露在外的河南小伙黄荣明送去救急医疗费,这一善举,引来了23万元善款,让"裸心哥"黄荣明创造了生命奇迹;
2012年6月,他得知武汉市治理湖泊污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十几名专家的办公和生活起居都没有得到保障,他又组织施工人员,投资七十余万元,在东西湖区为他们建设五百平方米的治理湖泊污染的研究中心;
2012年11月,捐款35万元倾力加盟中国光彩事业"同心·光彩创业工程",期望爱心能促进光彩事业健康发展;
2013年,英山县需修桥和安装路灯,甘金华"慈善圈"好友黄鸣杰第一时间资助2.3万元;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甘金华赞助近17万元;年底,奔波于各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并为他们送去改善生活的费用。
2014年新春伊始,甘金华又捐款2万元资助一个需要换心的低保户,希望他们能过得更好……
连续七年,为武汉市及周边的三千多户困难群众订报纸,为他们送上"精神食粮",其中一部分送给了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的"穷亲戚"。
在吴天祥同志的引荐和介绍下,这五年来,为武昌福利院、武钢残疾儿童福利院、新洲区汪集第二福利院,送去价值三十余万元的电脑、空调、电扇、取暖器、保暖衣,以及体育健身器材等。
甘金华说,"87岁的孤寡老人冯婆婆是我的牵挂"。冯婆婆终身未嫁,20多年前,看到她一个人生活艰辛,甘金华就开始帮助她,不仅给她买了电视、电扇等家电,逢年过节还带着家人去看望她。前些年,考虑到她的身体,给她在黄陂陵园买了百年之后的安身之地。
做善事对甘金华来说,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受助对象中许多人只知道自己的恩人是一位"湖北好人",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如若不是吴天祥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然后又被媒体"追寻",甘金华所做的善事或许至今还鲜为人知。吴天祥在信中写到:"他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我应该向他学习。"
倾心助学--慈善路上写大爱
2005年,他一次性拿出2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2006年,他捐款26万元资助65名大学生,之后又捐出20万元资助94名大学生,5万元"承包"蕲春县5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
5月,汶川地震后,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拿出15万元捐赠到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年底又冒着严寒赶至四川绵竹、汉源等灾区,为孩子们送去价值21万元的新棉衣,并亲自为他们穿上。
2009年8月20日,他捐款50万元倾力加盟华夏千秋教育基金,用于资助地震灾区及边远山区那些清贫中甘于奉献的农村老师;8月26日,武昌区慈善总会"爱心成就梦想"助学现场,他又捐款20万元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
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得知第三完全小学因缺电无法上课,就托到当地慰问的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捎去10多万元的发电机和运动鞋,帮助1000多名学生在帐篷里复课;12月,得知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近700名学生因天气寒冷、教学设备短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购买了十多万元的电脑和御寒衣物,亲自送到校长手中,为此,神龙架林区教育局还给他颁发了名誉校长证书。
2011年11月,他捐款60万元参加武昌慈善总会启动的"爱心成就梦想"助学活动,同月17日,他又捐款100万元为大别山区孩子订阅读书资料,捐款20万元参加武汉晚报开展的"贫困大学生交学费"活动……
2012年3月19日,他到鄂州为当地32名贫困初中生每人发放1000元生活费;4月,和"慈善圈"好友一行冒着大雨,驱车往返近800公里,给松滋市王家桥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送去新课桌椅,以及用于改建操场和篮球场的5万元现金;4月,给身患白血病的湖北中医药大学学生罗茜捐赠3万元医疗费;5月,给江岸区辅读学校学生捐款3万元,圆孩子们的体育梦想,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受甘金华的先进事迹感动,当场捐赠10万元;9月27日,甘金华和"慈善圈"好友一行,加盟武汉晚报"帮贫困大学生交学费"活动,来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为40名贫困大学生现场发放10万元助学款,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见证了这一爱心盛举;10月11日,甘金华再施援手,为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捐赠价值23万元的运动衣、冬衣及教学物资等,并掏钱安排车辆专程委托全国优秀教师范献龙,一起送到大山深处的孩子手中;11月,为帮助贫困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他再捐50万元订阅《帅作文》周报,爱心赠阅给武陵山试验区的中小学生;捐赠50万元支持"书香武汉"读书会活动。
2013年,他关爱贫困孩子、爱心助学的脚步仍在继续。3月,他和"慈善圈"好友加盟武汉晚报首场"寻贝行动",到宜昌兴山给留守儿童送去价值4万元的乒乓球台;4月,《2013春天垄上行 走进新洲》活动在新洲汪集举办,他赶去给留守儿童送去用于购买学习用品的慰问金;雅安发生地震,华发鼎诚建设集团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灾难的发生,对这次大地震造成的伤亡及破坏深表悲痛,并为地震灾区学生捐资10万元,希望能让孩子们早日回到课堂;6月,武昌区第二届社区亲子读书节启动仪式在文华书城汉街店隆重举行,他现场捐资2万元支持武昌区贫困家庭儿童阅读;7月,湖北希望工程第四届慈善晚会现场,甘金华携儿子甘泉,捐助25万元支持希望工程,让爱心传递、慈善接力、薪火相传;8月13日,甘金华再捐50万元,成立甘金华助学助困基金,用来帮助贫困学子和处在困境中急需帮助的人;8月14日,省妇联对口支援新疆博州妇联,甘金华为50名考上大学的女学生捐赠10万元。
2014年元月,在武汉晚报联合市慈善总会、团市委青教办发起的"我送留守孩子过大年"公益活动中,甘金华第一时间捐款10万元为这些留守儿童购票圆梦,并与 "慈善圈"好友奔赴仙桃接留守儿童去父母身边过年;4月,"第二届儿童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武汉中华路小学隆重举办,甘金华现场再助2万元,支持阅读,温暖童年;5月,他在百忙之中买了不锈钢碗、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物资送给青山桥头小学留守儿童,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吃上放心碗,在课余时间能锻炼身体;7月,甘金华及慈善圈好友方如明到中南医院艾培中心参加"快乐求知"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送上体育健身器材,助桂希恩教授圆梦微心愿;8月,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华发鼎诚心系灾区,第一时间关注到了灾难的发生,先期将10万元善款汇至武汉市慈善总会账户,为支援灾区重建尽绵薄之力,献一份爱心;8月中旬,甘金华和"慈善圈"的朋友们再次如约来到了长阳,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为考上大学的学生送去15万元的学费。连续十三年,已累计向长阳大学生捐款130万元,圆了500多名山里孩子的大学梦;8月下旬他和"慈善圈"的朋友们前往汉口江滩参加"挑战冰桶·汇聚爱心"活动,在亲身体验冰桶后捐款26000元;9月,他和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带着1100多盒月饼,赶到东湖中学新疆班及武汉西藏中学,将月饼送到孩子们手上。71名新疆新生首次在汉过中秋,他们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温暖。
传递爱心--众人划船力量大
多年的慈善历程,让甘金华深深地意识到:"我散尽家产,也只能帮助很少一部分人,只有唤醒全社会的慈善热情,才能帮助更多的人。"因为他相信,爱心的火炬是可以传递的。因此,2006年12月,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的甘金华,思考着自己的议案:慈善事业。
2007年,在"慈善公益事业立法议案"中,甘金华提出了"建立慈善捐赠的奖励机制,提高捐赠企业的税收减免比例,健全捐赠钱物的社会公示制度……",以鼓励更多的人"向着慈善的阳光奔跑",这一建议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用。
为发展慈善事业,只要是社会上开展的慈善活动,他都热心参与。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家人和朋友参与到慈善助人活动中来,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送上拳拳爱心。
在甘金华的带动下,他的朋友纷纷投身到慈善事业中来,陶火生、刘鑫峰、王涛、陈敬明、方如明、乐红文、白汉洲、涂华安等是"圈"里的"铁杆粉丝"团队。在湖北省,哪个部门或单位举办慈善活动,总能看到"慈善圈"里朋友的身影。
在甘金华的感召下,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也开始像他一样回报社会。靠他资助圆了大学梦的吴娟,2004年毕业后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出200元捐给一名贫困学生;女大学生徐琼书从第一次领工资起,每月拿出200元资助边远农村贫困小学生;读大三的高彩霞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周末到智障儿童学校去照顾孩子们……2007年,受资助的学生们还组成了一个"寻恩团",相互鼓励,并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困境中的人,他们纷纷表示:要把甘叔叔的爱心传递下去;"裸心哥"黄荣明说,我的生命是大武汉人民给的,更是甘叔叔和他"慈善圈"的朋友给的,我唯有养好身体,早日回报社会。
受他资助的外省贫困山区学生说:甘叔叔用爱心给我们传递了希望,为大武汉和湖北增添了光彩,我们会将他的好铭记在心,会将他的爱延续下去。
2009年和2013年,甘金华先后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湖北省三任省委书记俞正声、罗清泉、李鸿忠均对甘金华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学习批示,2011年,省委书记李鸿忠批示:向甘金华同志学习,像甘金华同志这样的企业家越多,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