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9|回复: 1

    重温经典 论语26

    [复制链接]

    5246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546
    发表于 2016-11-15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16-11-15 15:45 编辑

    子张问仁于孔子 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评析】“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6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54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15: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仁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据有人统计,“仁”仅在《论语》中就出现了109次,可见其重要地位。

      由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不同的学生问他同一个问题他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又增加了“仁”的复义性。现在,当子张问他什么是仁时,他作了一个较为具体的五方面回答,这当然还是仁德的修养和运用问题,而不是仁的本质问题。

      具体到这五个方面的回答来看,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的地方倒是实行起来,一是非常困难,二是非常有用,不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用于各界都有益的。尤其是做政治导人的,做到了这几条,起码得人心是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