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摘自《领秀随州》杂志,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鄂国影踪 ——随史探秘之三 刘永国 西周时节,随国地域。突然有一天,大群大群的迁徙队伍自北而来。他们前有车驾,后有扶老携幼,前呼后拥。这一行人众至涢水、溠水三角洲后,惊喜不已,驻足不前。 他们是谁?来自何方? 安居之恋 2000年过去了,历史长河湮没了许多往事,考古发掘往往又让它们鲜活如昨。 涢溠三角洲上有座古镇,名叫安居,它南有起伏的羊子山,北有车岗缓坡,山与坡之间是涢溠二水冲积的小平原,土肥水丰,自古为汉东粮仓。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涢溠三角洲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城垣走向依稀可见。谁的城垣遗址?是随国都城吗?但据《左传》所记载楚随之战的情势,随国都城应在氵厥水东岸,怎么到了氵厥水之西?考古界争论不休。 2007年11月,忽报安居羊子山发现盗墓,随州市考古工作者闻讯抢救性发掘。结果抢救出了一批十分珍贵的青铜器,鼎簋尊彝,觯爵卣盘,计27件。更令考古工作者欣喜不已的是,27件古器中,14件有铭文。其中一件圆尊、一件方彝上铭文特别引人注目,细细辨认,上面“噩侯”字样十分清晰。考古人员、文物专家依据羊子山墓葬形制、器物特征、青铜器铭文,对照古文献分析,安居羊子山抢救性发掘之墓,系西周早期鄂国公室墓葬。 无独有偶,羊子山此前也曾出土过青铜器,青铜器上有“噩侯”铭文。而且已发掘墓址周围还有墓葬。因此,有理由推断,安居一带曾为西周鄂国所居,因而留下了公室墓葬群,居留时日,至少应在两三代人以上。 鄂国人虽为不速之客,他们对安居的留恋可以想见。
北国之春 鄂国是个有来头的方国。她的青春时期在北方。 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史专家何光岳先生云:“一个以捕鳄为生,且以鳄为图腾的部族,便以噩为部族名称,在商代时形成了鄂国,地点在今山西乡宁县。”(见《楚灭国考》,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2月版) 何光岳先生的论断,与史志的考证和记载是吻合的。《大清一统志》引《括地志》云:“故鄂城在慈州昌宁县东二里。” 昌宁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古县,现在叫乡宁县。《乡宁县志》对《括地志》的记载作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鄂城:“今谓之鄂侯故垒”,即故鄂国的城堡。 山西是中华古文明的源头之一,许多古代诸侯国在三晋之地萌生。噩部族由黄河而汾水,至迟在商代,建立了鄂国。根据史料考证,鄂侯,姞姓,黄帝后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鄂侯占据汾水,拥有汾河平原的一部分,国力一度强盛。《史记▪殷本纪》云:商纣王“以西伯、九侯、鄂侯为三公”。西伯是周天子的先祖,占有渭河之塬,是商代举足轻重的部落,鄂侯与西伯、九侯并为商朝中央的“三公”,可见鄂侯当年气象非同一般。 然而,历史总是由成功者操控,西伯举兵灭纣,商纣倾覆后,鄂侯的好日子也就随风而去了。周文王也对鄂侯还给面子,周成王则很不客气了,成王将弟弟叔虞封为晋侯。晋侯几乎尽夺汾水两岸方国之地。在改朝换代的夺地风潮中,鄂侯泪洒汾水,卷起铺盖走人,一路南下,先到洛阳北落脚,继而滞留白河(汉水的支流)之滨,在今日豫西南阳靠北的地方筑城为国,安顿举国男女老少。 当然,前朝三公之一的鄂侯举国南迁,并非普通百姓逃荒,丧国的恓惶是有的,所携金银财货、鼎彝尊簋也是有的。因而,鄂国立足汉水上游的白河之滨后,迅速站稳脚跟,重振国运。典籍和地下文物都留下了鄂国南迁南阳的印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