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色军团 于 2017-2-17 14:25 编辑  
 
                                           桐乡市城管执法局实施“三个取代”展现管理人性化         城市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城管执法局成立以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服务民生、促进和谐出发,努力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管理的规律,以扎实推进“三个取代”为载体,转变城市管理方式,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桐乡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子,推动了城市管理科学发展。 
一、坚持用合理规划疏导取代“围追堵截” 
    针对原先城市管理当中存在的“流动摊贩管理难、城市‘牛皮癣’管理难、建筑垃圾管理难”等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认识到流动设摊、乱张贴等虽然影响了城市环境,但市民群众对摊位、发布信息具有一定的需求,如果搞“一刀切”,全部予以取缔,违反城市管理内在的规律,不仅难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而且会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城管执法局转变管理观念,用合理规划疏导、柔性管理取代原先“围追堵截”的管理方式,有效破解了管理难题。一是合理规划设置便民菜场,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针对原先没有专门用于群众设摊经营的场所,一些群众卖菜难、买菜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主动转堵为疏,在不影响交通和周边群众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在市区规划了7家便民菜场,提供了2000余个便民摊位,专门用于安置农户自产自销和新居民设摊经营;城管队员定时定点管理,维护经营秩序,并减免摊位费用。城管队员定时定点管理,维护经营秩序。在日常执法管理当中,城管队员坚持人性化操作,通过发放《温馨提示》、劝导教育等办法,引导流动摊贩对便民菜场经营,从“抓摊位”转变为“为群众找摊位”。同时,对市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加强管理,及时查处违章设摊行为,既改善了城市环境,又让群众受益。二是合理规划设置便民张贴栏,破解城市“牛皮癣”管理难。针对城市“牛皮癣”反复性强,群众张贴广告没有专门场所的情况,在市区主要道路、居民小区设置了170多处便民张贴栏,专门用于群众发布信息。创新城市“牛皮癣”管理办法,会同创建办实施城市“牛皮癣”市场化管理,将市区城市“牛皮癣”保洁工作承包给民营企业,政府部门对清理情况实施考核监管,实现“管”与“做”相分离,确保了城市“牛皮癣”清理的实效性,控制了城市“牛皮癣”蔓延。城市管理机动警察大队加强制贩假证行为打击力度,依法捣毁制贩假证窝点3处,公安机关依法对4名制贩假证人员实施了拘留,在城市“牛皮癣”管理方面创出了特色。三是合理规划建筑垃圾处置场,破解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难。针对城市建筑垃圾无处倾倒、管理无序的问题,制订了《桐乡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并以市政府令的形式下发,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消纳等环节作出了全新规定,对建筑垃圾先审批后处置制度,严格规定运输的时间及路线,在市区建设了4处建筑垃圾处置场,专门用于收置城市建筑垃圾;在市区各居民小区设立了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专门用于堆放装修垃圾,定人定点进行清理,确保装修垃圾日产日清。对建筑垃圾实行减量化、规范化处置,用于工程回填。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规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行为,实现了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 
二、坚持用精细化管理取代突击式管理 
    针对原先城市管理以突击式管理为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城市管理处在“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管执法局总结经验与教训,认为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长效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道路,在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推陈出新,建立了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一是制订实施城市容貌标准,建立符合桐乡实际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针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和滞后,缺乏易于操作、合理规范的管理标准的问题,根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桐乡市城市容貌标准》,以市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对道路管理、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广告标志、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工地等7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桐乡市城市容貌管理的标准体系。根据城市容貌标准规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临街经营户入室经营,规范物品摆放;户外广告和门牌店招规范设置;沿街空调室外机统一上移到2米以上,对新安装的沿街空调室外机实施源头管控制度,统一安装标准;对临街洗车店规范管理,配套污水排放、沉淀等设施,洗车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经城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业,并严格做到入室经营。对市区主要道路横幅设置权实行市场化操作,公开拍卖,提高政府资源使用效率,城市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迈进。二是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符合桐乡实际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针对城市管理以执法中队区域划分为主,城管队员的管理责任区域、管理标准不明确,制约城市管理效能的问题,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划分中队执法区域的基础上,将市区划分为10个管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并将城市容貌标准转化为“网格化”考核标准,并根据各个“网格”管理难易程度,合理设定各个“网格”的考核合格分,实施级差管理。专门组建督察科,实施全天候督察制度,每两天发布督察通报,考核结果与队员经济收入挂钩,激发了城管队员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长效化。三是推进城镇管理一体化,建立符合桐乡实际的城镇管理机制。针对原先城镇管理存在“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问题,致使城镇环境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在镇、街道组建了7个镇城管中队,统一执法主体、统一队伍管理、统一考核制度,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城市管理网络,各城镇城管中队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等中心工作,因地制宜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规范“门前三包”、流动摊贩、户外广告等管理。建立市镇两级联合执法制度,市局多次出动执法力量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制订城镇管理考核制度,每月督察考核不少于3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落实整改,逐步将城镇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有效改善了城镇环境。 
三、坚持用公正执法和人性化管理取代相对简单粗暴的执法管理方式 
    针对原先城市管理当中一些城管队员管理观念较为滞后,在管理方式上较为简单粗暴,执法的言行不规范,一定程度上给城管队伍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问题。城管执法局把转变管理方式,改善队伍形象作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正确把握服务是管理本质这一特征,不断改进执法管理方式,坚持以公正执法和人性化管理取代相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展现了新时代良好的城管队伍形象。一是坚持贯彻“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原则。针对群众是城市管理主体的特点,城管队员把增强违章当事人文明守法意识和城市管理意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执法管理中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向当事人发放整改通知书,指明违章事实和法律依据,督促其自行改正违章行为。对经说服教育无效、逾期拒不改正的,则充分考虑违章违法行为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采取帮助安置便民摊位、租赁店面、扩大经营等方式,合理加以疏导;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和屡教不改者则依法严格予以查处。建立城管队员联系走访制度,每个城管队员确定联系对象,经常性上门走访,宣传城管法律法规,听取意见建议,增进与群众的了解和沟通。二是深入开展队伍规范化建设。针对执法执法管理当中缺乏具体行为规范,执法管理的随意性较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队伍规范化建设,制订了《执法管理规范化建设规定》,对执法言行、举止、执勤、巡查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城管队员在管理中坚持“敬礼、亮证、告知”的执法程序,坚持文明用语,摒弃“老头、老太”等不文明用语,坚决杜绝“生、冷、硬”和粗暴执法现象,对流动摊贩不予追赶,罚没物品当场清点数量,出据执法单据。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出台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行政执法规定,修订行政执法文书,建立案件会审制度和中队兼职法制员制度,案件办结率、正确率达100%,未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三是深入开展系列城市管理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联心结对”、“扶贫建新房”、“城管服务岗”等一系列城管服务活动,40名党员与困难户结对联系,经常上门慰问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单位出资和城管队员捐款等形式,帮助一困难户建设了新房。设立了2座城管服务岗亭,方便群众举报,为过往群众提供饮水等服务。落实优扶措施,对重点专业市场在户外广告设置等方面给予费用减免,对新形式、新材质的户外广告给政策扶持,提升户外广告档次,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了社会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