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3·15”晚会本身也在逐渐失去魅力。传统的暗访曝光随着自媒体的崛起和手机拍摄设备的普及已经变得不再新鲜,当年一个记者需要用采访机裹在衣服里才能拍到的素材,现在只不过是任何一个网友都能用手机拍摄甚至直播的短视频而已。如今的“3·15”晚会,最大的悬念已经不是曝光了什么,因为大部分他们可以曝光的事情早就被各路大V小V曝光许久,最后悬念成了“今年谁会被曝光”。 同时“3·15”晚会的权威性也被不断解构消减。曝光苹果,果粉们不买账;曝光麦当劳,白领们不买账;曝光饿了么,人家该怎么卖怎么卖。有媒体发现,“3·15”晚会曝光的黑作坊竟然过了几个月又改头换面重新登陆网售平台。于是“3·15”晚会原来“指哪打哪”的风头至少没了一半,还要承担”XX今年没交广告费“这种调侃,有些曝光完了能不挨骂就算不错了。 那么,一个魅力减弱、权威度消解且已经不再是最有效的曝光渠道的晚会,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呢?锐评君(微信ID:Btimelun)认为,或许这恰恰是“3·15”晚会、中央电视台乃至整个中国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当观众已经不是当年的观众,商家已经不是当年的商家,舆论环境也已经不是当年的舆论环境,像“3·15”晚会这样的节目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能够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