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推进垃圾分类要善于因势利导
来源:包头文明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如何推进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难题?这些问题引起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3月14日 《光明日报》)
推进垃圾分类,有利于促进回收利用,降低处理成本,优化城乡环境,诸多益处和必要性早已为社会广泛认识,不少地方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总体上虽然未能达成理想预期,但在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是势所必然,关键要善于因势利导,努力促成更广泛的共识和社会各方的共同作为。
要搞好科普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各种传播渠道和载体“广而告之”,通过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讲清垃圾混装的害处和垃圾分类的好处,使大家真切地认识到推广垃圾分类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建设美丽家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必要举措,增进垃圾分类的热情和自觉自主意识,进而打好垃圾分类的群众思想基础和认识基础。
要注重行为引导。一方面,要采取简单易懂、方便易行的方式,教会群众垃圾如何分类,如浙江金华引导从“会烂”、“不会烂”到“能卖”、“不能卖”着手,避免了专业术语的晦涩难懂,大家自然更有积极性;另一方面,搞好试点、示范,让群众从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进而增强效仿而行的主动性,逐渐从要我分类转向我要分类。
要建立激励机制。推广垃圾分类不宜泛泛号召或者强制推动,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或出现敷衍应付、名分实未分的情况。有的地方在初期采取分类垃圾换矿泉水之类的激励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显然不乏借鉴价值。同时,还要对相关回收利益单位实行相应的补贴、优惠措施,鼓励做好垃圾分类的后续运输、回收、利用和处理工作,避免沦为半拉子工程,进而促进垃圾分类走向良性循环的生活常态。(陆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