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网络舆论观必将引导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更新 习近平指出:“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更具指导意义的是,习近平明确要求“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哪怕错误的批评,也要理性对待,因为“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这些思想观点极富方法论意义,并且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真正落实好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引导网络观,优化网络舆论生态,实现管理者与网民的良性互动极其重要,极其必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多大的胸怀和包容度,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就能走多远,上多高。这一规律适合于国家、民族和集团。所以,毛泽东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邓小平说“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些具有方法论的思想,都影响了一个时期,且产生巨大思想推动。习近平此次讲话中强调:“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这种廓清内涵、厘定边界式的思想阐发,同样具有或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因而具有广泛的启发意义。 一段时间来,有些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不追求真理,不创新思想理论,即不靠真理的力量服人,而是把精力集中于“管制”,加上久治不愈的“过敏症”,不时做出一些违规律、违公理的举动。比如,一看到群众批评之声,或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新锐看法,匆忙下结论,这个“与某某精神不一致”,哪个“没有经过我允许”,不分析讨论,不启发引领,直接“封杀”“一禁了之”。这种不讲理,不宽容,不仅会扼杀网络乃至社会活力创新力,甚至可能逆转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 其实,某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不是弄不清习近平的新网络舆论观,他们很明白删除有形文字易,删除无形思想和情绪难,更知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只是因为懒政,再加上僵化观念、惯性思维,认为掌握了公权力就掌握了一切,通过限制思想,钳制言论,搞“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就能万事大吉,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如果继续下去,必定恶化政治生态,甚至消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通过反腐赢得的广泛民意支持。正因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新网络舆论观内含的方法论,以此为指导改变一些弥漫在网络空间的僵化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才能更好实现“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