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3|回复: 3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与“悲剧意识”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回帖

    105

    积分

    一级队员

    Rank: 2

    积分
    105
    发表于 2017-12-7 2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美与“悲剧意识”摘要: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的作家。但张爱玲的传奇是悲剧性的。
    因此张爱玲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然而她凭借着这种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
    出一个个格调苍凉的故事。其中“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看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

    关键字:张爱玲 苍凉 悲剧

    一、身世曲折与苍凉视野的内在联系

           张爱玲虽然出身于豪门贵族,然而她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却总伴随着强烈的悲剧情节。童年时代亲情丧失,青年时代理想遇挫,与胡兰成的爱情破裂,晚年生活的拮据寂寞,这一连串的人生经历,加上她本人的敏感与孤独,使张爱玲品尝着无尽的凄苦。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她有着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人物,曾外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鸿章。然而,显赫的背景,贵族的血统并没给她带来多大的幸福。父亲是个典型的封建遗少,染有弄风捧月的旧习气,性格上,则是暴戾乖张。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是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且清丽孤傲的新派女性。夫妻两人感情不和,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一个人漂洋过海,到欧洲留学。张爱玲八岁时,父母离婚,她一直在父亲、后母、姨太太的夹缝中生存,父亲曾把她监禁在黑屋子里,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家”,这个本应充满温馨和亲情的所在处,在张爱玲的心中,却有着“古墓的清凉”,阴冷,黑暗,隐藏着杀机。张爱玲在孤独寂寞中长大,承受着生命的悲哀,感受的是人性的卑劣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隔膜。因为过早地体会到亲情的虚伪与冷酷,更使她清醒地认识了世态人情的炎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着透彻的了解,也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拖不了男性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
    因此张爱玲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无爱的人间的鄙视和绝望。她的小说中,亲情、爱情完全被沦落的时代和制度所扭曲,人间无爱,人们都是孤独的。父母儿女情人夫妻之间互相憎恨,互相利用,有的只是虚伪的情欲,变态的母亲和违反人伦的爱情。
           张爱玲亲眼目睹了,没落家族最后一点空架子的坍塌,目睹了没落子弟的放纵与疯狂。《金锁记》中的姜公馆、《倾城之恋》中的白公馆等等一系列没落家族,都可以说是张爱玲的家族在小说中的投影。张爱玲笔下的旧世界是荒凉的、黑暗的,是弥漫着鸦片烟雾的坟墓,是“鬼气森森的世界”,这世界正在不断地“沉下去、沉下去”,“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虽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对这个旧世界进行了无情的剖析,但是这个她不愿与之一起沉沦的世界始终裹胁她,她“斩不断或者说不愿斩断和它那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也正因为如此,张爱玲在透视旧道德旧世界危机时,往往带着无可奈何的悲哀。
           我们可以看到,不可逃离的困境,无可奈何的式微,无能为力的挣扎,是贯穿于张爱玲作品的深沉悲叹。这种情节的由来,是因为张爱玲自幼酷爱文学,对《红楼梦》痴迷有加。因此,可以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性塑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而对张爱玲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可以说是与胡兰成的婚变。在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之后,她和胡,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半年后,胡便移情别恋;两年后,二人彻底分手。本来父母的离异,早已在张爱玲的心上投下一片阴影,加之她自身破裂婚姻,更为她的悲剧意识,奠定了基础。从她成名后的许多作品来看,她对婚姻一直抱有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她笔下的婚姻是无爱的、晦涩的,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家世变迁了,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在她的心灵深处藏下了悲哀的因子。张爱玲认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二、苍凉和悲剧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最主要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用她奇巧的笔触,为我们揭开生命外表的华美,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
    到了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中篇小说《金锁记》,女主角曹七巧原本是一个泼辣健康的大姑娘。哥嫂为了金钱,把她
    嫁给了一个僵尸一样的瘫痪的男人,做了姜家的二奶奶。畸形的婚姻导致了人性的失衡,膨胀了她的黄金欲,又剥夺了她正常的情欲满足,这最终也使她从一个曾有青春的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凶狠、残酷得近乎精神分裂或心理变态的老太太。“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残酷地扼杀了自己的情欲和希望,也无法容忍儿女的生命乐趣。她嫉妒所有人的和睦婚姻,亲手扼杀了儿子和女儿的爱情和家庭。她诱使儿女吸毒,以求锁住他们,她逼儿子供出床笫之事折磨死媳妇。她在原欲的折磨下,毁掉了自己的生命,又拉上了子女作为自己的陪葬品,成了“遗老家庭里一种牺牲品,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傅雷语)。七巧的变态令人毛骨悚然。张爱玲围绕着欲望的沉沦把人性心理的暗角揭示得恐怖不堪,令人不寒而栗。也让人感叹,时代的悲哀,也是人生的苍凉。
          恋爱与婚姻是张爱玲的中心题材。但在她的笔下,“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男女间无真情,进行着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精神游戏。女性所受的教养是如何做一个“女结婚员”,
           她们以美的身体取悦于人,全力以赴追求最古老的职业——婚姻。男欢女爱自古都被多少文人墨客欣赏追寻,但婚姻在张爱玲笔下是无爱的,女人视婚姻为唯一改变现状的途径,婚姻对女人而言成了一个金色的鸟笼,是晦涩人生的一场悲哀游戏。张爱玲笔下的婚姻,是苍凉的,《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出身于破落旧家庭,离婚后回娘家,终日被“破落户”兄嫂冷嘲热讽,在娘家难以立足。为了出口气,她以自己的漂亮和名誉做赌注,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标准和目的。从海外归来的范柳原的出现似乎是一个转折的契机,范柳原对白家的六小姐流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称其为“真正的中国女人”。两个人开始了互相试探,精刮算计,真真假假的恋爱。在这里,所谓的爱情,已经成为了人谋取生存的一种手段,全然褪去了种种美好的神话色彩,只剩下了赤裸裸的虚无与荒凉。战争的来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流苏,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桩所向往的婚姻,也一跃成为白公馆最令人羡慕的人。但这桩所谓美满婚姻的促成连流苏自己都感到迷惘,因为这非但不是流苏以青春做资本人为努力的结果,而恰恰是她对现实的认命,“香港的陷落成全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婚姻本是美好的,但婚姻在张爱玲笔下是无爱的,女人视婚姻为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婚姻对女人而言成了个金色的鸟笼,是晦涩人生的一场悲哀游戏。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表现的是,婚姻是一种长期卖淫,很明显,这是表明妇女在婚姻中缺乏安全感,没有地位的现象。白流苏眼中,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经济上的安全。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家人把她送到英国读书,也“无非是为了嫁人,好挑个好的”。
           这些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的最普通的女性,禁锢在婚姻牢狱下的女性,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统治的女性,她们全都做不了自己的主,她们被一只巨手扼制着,除了白流苏被一场“传奇”成就了一段契约式的婚姻,其他的,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不难看出,张爱玲笔下的婚姻是一个黑洞,走进婚姻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别人。这些原生态描写中,“非常态”的女性生存状态具有浓厚的苍凉意韵。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悲情的艺术审美感。人生的荒诞和不可理喻,在张爱玲笔下的作品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苍凉意味。

    三、“苍凉”与“悲剧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张爱玲笔下那些出身名门世家、混迹洋场租界的遗老遗少、浪子佳人,内心沉迷于奢华的过去,而时代的前进给他们带来的只能是被社会和文化无情抛弃的精神体验,他们感叹着无可奈何花落去,又叹息着世态炎凉。因此,张爱玲的主要作品总是弥漫着一种挥不去的苍凉情调。但张爱玲的小说的苍凉,也充满了悲剧意味。然而,如果将她的小说的美学风格定位为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却又并不尽然。因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伟大人物的灭亡”(车尔尼雪夫斯基语)。悲剧能够唤起崇高,人们能够从悲剧作品中汲取一种向上和进取的力量,而这显然是张爱玲力所不逮的。
          张爱玲说过:“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力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2]张爱玲认为美和悲哀这两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并存的创建效果显著,张爱玲酷爱《红楼梦》,她曾经分析《红楼梦》中,之所以有很多关于菜单的描写,就是因为作者要用菜品的描述来掩饰浮华背后的苍凉。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类似的描写,如在《谈画》、《谈音乐》等散文中,张爱玲就尝试了“华美”和“悲哀”的结合。 她写印度舞是这样的:“头太大,眼睛太大,坚硬的小瘪嘴,已经见得苍老,然而她的老是没有年岁,这样坐着也许有几千年。望到她脸上有一种冷冷的恐怖之感。”[3]类似于这样的文段在张爱玲作品中有很多,她笔下的美丽总是沾染了伤感悲哀,而在这些苍凉的意境中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张爱玲小说的定位就在于展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以深刻的笔调展现朴素真实的人生。 虽然张爱玲描写的内容限定于男女生活,但是却包含恋爱结婚、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张用苍凉的笔调描写出一系列的“不彻底”的人,这些人平凡而又庸俗,但是却最接近事实。白流苏是一个从东方传统中走来并向潮流奔去的中国女性,但她并没有被新文化洗礼成为革命女性。 然而范柳原也是经历了香港战争,但是范柳原依旧在婚姻生活中保持从前的生活方式和浮靡作风。虽然白流苏和范柳原修成正果步入婚姻,但是还是摆脱不掉庸俗的剧情。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软弱而又认真的,他们不悲壮但是却有着独样的苍凉的启示。在张爱玲的写作中,对于艺术本质的追求和凡人小事的苍凉感是等同的。
    唐文标在发表的《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早期小说论》中批评张爱玲只是在写一个颓废荒凉的世界,不涉及对道德底线的抨击。但是一个文学作品若是不涉及对道德的评判,就会成为一摊毫无生气的死水,颠倒世人的善恶观,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平衡造成影响。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会单纯地从道德伦理等角度进行创作。张爱玲认为自己的作品中透露出的苍凉实际上是一种启示,“苍凉是一种启示” [4]。启示和小说主题无关,却和故事本身叙述的圆满有关。虽然,张爱玲的文章多是以感性、感悟式的散文为主,但是仔细拜读之后却能发现她顺畅的写作思绪。张爱玲将自己的小说定位在苍凉感上,她认为这只是对人生朴素真实的一种表达。正是由于她不断坚持自己对美学的追求,坚持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方式,才能使自己的小说和散文达到创作的高峰,给世人留下了文学的瑰宝。
           张爱玲的“苍凉”不仅是她个人独有的魅力,在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她对于“苍凉”的经典书写,不仅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产生了精神上的相通和共鸣,更影响了身后一大批作家的创作。他们在创作中与她气息相近,风格趋向苍凉,甚至被称为“张派”传人,可见张爱玲的魅力和影响力。她的那种阅尽人世沧桑的老练和遗世独立的苍凉,仍是当今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年轻作家们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张爱玲自选集·序 [M].海南:海南国际出版中心,1995:1.
    [2] 张爱玲.论写作[A]//张爱玲全集·流言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82.
    [3] 张爱玲.谈跳舞[A]//张爱玲全集·流言 [M].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76.
    [4]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A]//张爱玲文集(第 4 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45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431
    发表于 2017-12-8 09: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的作家。但张爱玲的传奇是悲剧性的。
    因此张爱玲创作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然而她凭借着这种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
    出一个个格调苍凉的故事。其中“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看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45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431
    发表于 2017-12-8 0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最主要表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她用她奇巧的笔触,为我们揭开生命外表的华美,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孤独、冷漠。通过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触摸
    到了人的灵魂阴暗与丑陋的一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2811

    回帖

    4万

    积分

    白银队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4118
    发表于 2017-12-8 16: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笔下的美丽总是沾染了伤感悲哀,而在这些苍凉的意境中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