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一点时间去运动”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
习近平说 说到体育活动,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
2012年2月1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对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书面采访。该报引述他的话说:“我爱运动,锻炼身体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寻求平衡。这可以令我们精力充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
运动不仅带来健康,更蕴含许多哲理和精神内涵!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夕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形象地将各国协同合作与足球战术相结合,“足球是一项讲究配合的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才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这是我爱好足球运动的原因之一。”
我们回忆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在全国体总成立大会前夕,体总筹备会副秘书长黄中给筹备组全体人员传达了毛主席这个题词。当时,一些看不起体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听了传达后,精神为之一振,逐渐转变了体育不过是“打打球”,“玩一玩”的肤浅认识。
题词强调增强人民体质,特别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毛主席早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就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
毛主席的题词,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上,使中国的体育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广大群众不再是被体育遗忘的对象,而成为体育的主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发展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此,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解放初期延长了许多。
“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说:
 
习近平说 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
这段真情流露、朴实自然的话语让网友倍感温暖与感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远古先民歌谣《击壤歌》中咏赞的美好生活。
熬夜真的是在“熬命”!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名美国科学家,他们发现的生物钟运行机制,进一步揭示熬夜破坏人体正常生物钟节奏而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