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2|回复: 0

    古人剃须是“耐”刑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5598

    回帖

    8万

    积分

    红钻队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077
    发表于 2015-1-25 20: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人剃须是“耐”刑
        “耐”字如今是承受得起、经受得住的意思,比如耐烦、耐寒、耐用、忍耐等等。但它在古代是一种刑罚——“剃须”的意思。以上那些词语只不过是它的引申义罢了。
      “耐”是一个会意字,从“而”从“寸”。要想了解“耐”字,还得从“而”字说起。“而”现在是一个连词,表示并列、承接、假设、因果、转折等义,有时也作代词或副词用,但这也都是“而”的假借义,在古代,“而”的本义是“胡须”的意思。我们认真看一下,“而”还真有点“胡须”的样子哩。
      “而”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向下垂的四条线像胡须之形。金文篆文的字形还有点胡须的样子,到了楷书时,“而”字完全线条化了,就变成了今天的“而”字。《说文解字》曰:“而,颊毛也。像毛之形。”戴震注《周礼》时也说:“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意思就是说,脸的两侧长的毛叫做“之”,也就是鬓角;往下垂的毛叫做“而”,也就是胡须。如今“而”的本义已消失殆尽,留下一个子女“耐”字还有点“而”的血脉。我们知道了“而”的本义,“耐”字的古义也就不难理解了。“耐”字从而从寸,“寸”就是法度、刑法。它的本义就是在“胡须”上实施刑罚,也就是“剃胡须”。“剃胡须”在古代是一种较轻的刑罚,它比赵匡胤发明的“刺配”要好受多了。古人以长须为美,若犯了轻罪,达不到剃去头发的就剃去胡须,以示羞辱和惩戒。《后汉书·高帝纪》:“耐罪亡命。”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就是剃掉胡须两年以上才叫“耐”。《睡虎地秦墓竹简》:“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这里的“耐”都是“剃胡须”的意思。
      由于剃掉胡须不伤及皮肉,所以人们都能承受得了,因此“耐”字又引申出了“受得住”、“禁得起”之义。《荀子·仲尼》:“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齐民要术·种椒》:“此物性不耐寒。”杜甫《兵车行》:“秦兵耐苦战。”等等,这里的“耐”就不是“剃胡须”而是“受得住”“禁得起”的意思了。
      现在“耐”字与“而”字一样,早已失去了它的本义,只剩下它的引申义了。但我们了解“耐”字的过去,还是有利于“耐”字更好地为今天的我们服务的。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