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31 2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 尝试想突破“魔咒”
前几年,社会一度兴起了很多诚信无人售卖点。河南师范大学“诚信小柜”就是在那时开始的。发起人曲稼介绍,入不敷出与钱物丢失一直是开办以来如影随形的“魔咒”。2012年12月之前,出于对“顾客”们的充分信任,小柜团队“任性”地采取了开放式收钱盒,购物人可以掀开盒子自行找钱。曲稼接着说,最多一天丢了五六十元的钱和货。现在每天小柜边上的小黑板和微博都会晒出昨天的收支数据。河师大学校自2013年10月“心晴伞”诚信小站建立以来,先后进过三批雨伞,总计达40余把。这期间不断有已经编号投入使用的雨伞损坏甚至“不明去向”,最严重的一次是诚信小站的雨伞仅剩下2把。
诚信小柜、诚信应急服务站、“心晴伞”、无人售菜点、自助矿泉水等,这些都源于对诚信的信赖,是对人们诚信的一种考验。然而入不敷出、钱物丢失、回款率偏低等是大多数无人售卖点的现状,入不敷出是一道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魔咒”。
【声音】
需要道德法律双重约束
市民马先生认为,无人销售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检验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一把标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英基称,诚信是市场经济交易活动运行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间,伦理、信仰存在真空缺失。欠账不还,是少数人对利益的追求高于道德的约束造成的。诚信需要道德、法律层面的双重约束。为了预防欠账不还的情况,刘英基建议借款时最好以契约的形式,双重约束。
针对恶意欠薪的老赖,最高法院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兼执行局局长张明华表示,“尽管老赖有各种花招躲避被执行,法院治赖更有招。”早在2013年7月1日,最高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俗称“黑名单”。加入黑名单的人被禁止: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高铁;二是实施其他信用惩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机构带宽或办理信用卡;三是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黑名单实施以来,确实有很大作用,有部分老赖因为生活和工作受限制,自动来偿还钱款。”张明华说,去年12月份最高法全国联网的执行指挥系统开通,这意味着“老赖”在全国各大银行里存有多少钱,系统都能够查得出来。这是自2013年实行老赖黑名单以来最高法又迈进了一步。
张明华介绍,最高法开通的指挥系统,可以查到被执行人在全国15家银行的账户信息,且已经于各中央国家机关、商业银行总行的网络横向对接,此外还将全国上下四级法院之间的执行网络纵向互联。“这个指挥系统还具备案件管理、网络查控、远程指挥、信息公开、信用惩戒、监督管理、决策分析等多种功能。”张明华说,以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现在两个星期以内,甚至一周就可以搞定,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
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征信行业法规条文《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从此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2014年3月15日,我国首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新法加大了对采取虚假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了消费维权领域的诚信建设。两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意味着我国诚信体系建设正朝法制化方向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