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发现之旅 ——随县草店镇岳家湾村(下)传奇与传说
管家老湾 管家老湾位于官指沟的北部,是一个独立的自然湾。 整个管家老湾面积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这里背靠大山,面向官指沟,一条小河从前面流过。 在管家老湾的左后方,一座高约数米的碉楼,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但却见证了管家老湾近现代的历史。 1927年1月底,杨靖宇被派到桐柏,对桐柏的红枪会进行改造,后以红枪会为基本力量,成立回龙农民协会(亦称光蛋会)。是一个由农民组成的群众组织。随即光蛋会在当地展开革命斗争,实行减租减息,而且多次参加周边县城的农民武装斗争。 1927年9月8日,根据桐东农民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式,河南固县中共桐柏特支在固县街东校场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桐柏农民协会,下辖15个分会,共有会员数千人。不久后,整编农协会武装为桐柏农民自卫军总队,下设毛集、月河、固县、淮河4个大队,1000余人,约200条枪。
至此,县东部中共领导的党政军民组织(当时统称光蛋会)全部建立健全,桐柏第一块苏区形成,和以信阳四望山为中心的豫南苏区连成一片。农民协会与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政权和地主武装对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革命斗争。 后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光蛋会遭到国民党毁灭性的打击,导致光蛋会发展受挫,后来,光蛋会有绝大部分成员不甘失败,纷纷到大别山参加红军。
管家老湾是鄂豫革命苏区“光蛋会”位于草店分支的所在地,该分支的领头人叫喻秉建(音),当时在他的带领下,从者有百余众,参与光蛋会的成员均为当地贫苦百姓,他们劫富济贫,深得当地老百姓拥戴,后来,在一次与国民党军的战斗中,喻秉建不慎被国民党政府俘虏,后来在随州被枪毙。喻秉建牺牲后,他所领导的光蛋会群龙无首,被自行解散。后来,一部分人跟随光蛋会的其他成员深入到大别山腹地,参加了红军。 李建山藏身之所 李建山,据说是山东人,中共地下党员,解放前夕在小草淮一带做地下工作。 草店解放前夕,李建山地下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暴露,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李建山只能在山里东躲西藏,后来,李建山被当地一个名叫周本昌的大地主藏在大山深处一座非常隐秘的石灰窑里面。
周本昌何许人也?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颗墙头草,看谁得势了就给谁办事,因此,他既是国民党的乡丁,也帮共产党做事。当他得知李建山落难的消息后,及时把李建山给隐藏起来,并给李建山送吃的喝的。 即便如此,李建山对周本昌仍然存有戒备之心,毕竟对方是国民党的乡丁,即使也帮共产党,但在那个非常时期,对于这种人来说,警惕性非常高的李建山不得不提防一下,因此,每次周本昌来给他送饭的时候,他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时候,都会从不同的地方出现。 不久,草店镇获得解放,周本昌第一时间将草店解放的消息告诉李建山,此时此刻,李建山并没有消除对周本昌的怀疑,对周本昌传来的信息持怀疑态度,也不敢跟着周本昌下山。 后来,李建山想出一个办法,他用纸笔写了一封亲笔信,请周本昌带到山下交给解放军。周本昌将李建山的亲笔信揣在兜里,来到山下,将信亲手交给解放军部队首长,可巧的是,这位部队首长正好认识李建山,当他见到李建山的亲笔信后,不由得感慨万千:李建山还活着?!当即写了一封回信,命周本昌迅速送给还躲在深山里的李建山。
李建山收到这封亲笔信后,才确信周本昌所言非虚,当即就跟着周本昌下山来到草店镇。至此,周本昌义救李建山的故事便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官指沟,又名罐子沟,是贯穿整个岳家湾村的一条河沟,全长约7.5公里。 明末清初的时候,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全国到处狼烟四起。由于连年战乱不断,各地百姓民不聊生,各地青壮年或被朝廷征集前往战场征战,或跟随义军与朝廷官兵对垒,剩下的老弱病残为了逃避战乱不得不拖家带口远离家乡。 由于战乱的原因,地处大山深处岳家湾村也未能幸免,当时,整个岳家湾几乎人去楼空,田地荒芜,一片萧条。 后来到战局稳定之后,到清朝乾隆年间,为了让岳家湾村重现生机,朝廷下令从孝感移民到岳家湾村,并指定他们沿岳家湾村这条小河沟沿岸定居。 这些移民来到这里之后,因为原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也不知道这条小河沟叫什么名字,为了纪念他们是被官方指定来这里居住,他们便把这条河沟取名为“官指沟”,意思是官方指定他们来这条小河沟沿岸居住的地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地人的口口相传,便把这里称作“罐子沟”。 在岳家湾村官指沟顶端,有一个叫狮子畈的自然村落,在进入狮子畈,离这个村落约200米的地方,有一个叫天子坟的土石包,据说这是埋藏“天子”的地方。 不知在哪朝哪代,因为皇帝腐败无能,各地百姓都希望能有新的皇帝来取代他,而这正是皇帝害怕的一件事,因此,皇帝便到处打探消息,只要一听到有人密谋造反,就会运用各种手段予以歼灭之。 相传在狮子畈正南方有一座山,名叫“龙头山”,而狮子畈坐北朝南,正面对着这座龙头山,由于这里的风水好,因此有人预示这里有可能要出天子。 不久,狮子畈出现了一名小孩,据传这名小孩出生的时候,他的房顶有九只金龙盘旋,室内霞光万道,待这名小孩出生后,金龙和霞光才慢慢退去,因此,当地人就觉得这孩子是一名神童,之所以有九只金龙在屋顶盘旋,预示着这个孩子将成龙升天,位列九五之尊,无疑就是要当皇帝了。 不知为什么,这名小孩长到几岁的时候突然夭折,有人说是因病死亡,有人说是当朝皇帝得到消息后进行加害,不管哪种说法属实,这名未来的“天子”终究没有得道,在几岁的时候就夭亡了。 “天子”夭亡后,他的父母将他掩埋在村子外面一个正对着龙头山的地方,从那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天子坟。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的生产队要用稻草、麦秆之类的沤制农家肥,一直找不到地方,于是决定把天子坟挖掉,腾出地方来堆积农家肥。据当时参与挖坟的老人介绍,当时挖掉这座直径五米左右,高达两米,用土石磊造的坟墓后,里面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小孩的骨骼,而是一具高达2米的骨骼,他们由此断定这座坟并不是天子坟,应该是天子手下一个叫王大劲武官的坟墓。 王大劲何许人也,他是“天子”的武将,这人力大无穷,据传私钱楼门楼上面的大木方就是王大劲一个人从山上扛下来的,这只木方子在没有成型之前,高约数丈,直径近一米。 “天子”夭亡后,王大劲没有了依靠,便到处以给人下苦力为生,后来死于外地,当人们得到他死亡的消息后,专程将他的尸首运回狮子畈进行埋葬。 “天子”手下除了武将王大劲以外,还有一位名叫贺三麻子的文官,据说这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天子未出生之前,他就一直在谋划以后相关事宜,没想到天子过早夭亡。天子夭亡后,贺三麻子只得远逃他乡,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到处骗人为生,后来客死异乡。 狮子畈,“天子”出生和“驾崩”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整个官指沟一块面积最大的小平原,加上以前在狮子畈周围有十二座石狮子镇守,所以取名“狮子畈”。 相传在天子出生以后,为了能镇住天子居住地的风水,防止这名“天子”以后得道成器,当朝皇帝特地请来石匠,雕凿了大小不一的十二座石狮子摆放在狮子畈周围,用来镇压狮子畈村的风水。 这些石狮子大小不一,最高的约两米左右,最小的也有小孩大小,至于这些狮子为何不一般大小,据说有他的道理,具体是什么道理已经无法考证。 当朝皇帝将这十二座石狮子运到狮子畈,按照风水先生选定的方位安放好后不久,天子就无缘无故夭亡了,据说是与这十二座石狮子破坏了这里的风水有关。 这十二座石狮子一直存在了数百年,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四旧的时候,被人用大锤毁坏,其中两头石狮子因为太大,最后用炸药才将它毁掉。 在狮子畈西南约六七百米,有一条名叫“响水潭”的地方,在响水潭附近,有两个直径和深度都在20厘米左右的小圆坑,这两个小圆坑分别叫油罐和盐罐。 相传“天子”出生之后,因为当地还相当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食油和食盐更是十分的奇缺,因为缺少食油和食盐,天子的成长就会面临困难。 玉皇大帝得到消息后,特地在响水潭给天子打造了两个石灌,这就是油罐和盐罐。以后每天准时出油出盐,所出数量刚好够天子一家食用。 自己家不愁油盐,但周边乡亲却依然过着缺油少盐的生活,天子的父母见乡亲们如此,便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将油盐罐凿大一点,让更多的相亲能够吃到油盐。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请来石匠将油盐罐凿大之后,油盐罐就再也没有出过油盐了。有人说是破坏了油盐罐的功能,也有人说是玉皇大帝觉得他们太贪心,总之,自从油盐罐被凿打之后便没有出油盐了。 这次《发现》栏目组到实地考察,只见到一个石罐,另一个石罐可能因为年代已久被破坏,或者是向导失去了那只石罐方位,最终我们没有找到。 在狮子畈正南,龙头山脚下,有一块硕大的石头,这块圆石独自沉睡在山的一侧,上面光滑如镜,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台石。 据说当年天子出生以后,天降大石在此,此石降落在此,是专门给天子以后登基的时候雕刻印章所用。印台石降下不久,有人告知皇上,当朝皇帝便得到消息,认为坚决不能让这块石头留在世上为“天子”所用,威胁到他的江山。 为了让自己的江山坐的更稳更牢固,皇帝决定派人前去将这块印盘石毁掉。派去的人来到印台石后才发现,想要毁掉这块大石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这块大石除了大,还坚不可摧,这在当时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想要完全摧毁是不可能的事。 不可能摧毁,就不能向皇上复命,几个派去毁印盘石的人一合计,认为只要破坏了这块大石头,让这块石头再不能雕刻成印就行了,因为这样等于破坏了“天子”的“龙脉”,于是,他们找来石匠,以做碾子的名义在印盘石上面凿了一道深沟,深沟造成之后,他们也没有运来碾磙,然后不了了之。 印盘石被破坏之后,“天子”的龙脉随之遭到了破坏,“天子”日后登基的希望就变得渺小了。 在离印盘石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水潭,据说这个水潭里面有一个数十斤的红色鲤鱼,只要这条鲤鱼跳过水潭上方的“龙门”,“天子”就能顺利成长和登基。 在水潭的上方,有两个直径近丈的石磨,这两个石磨刚开始的时候相距三尺有余,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龙门”,天子出生后,因为当朝皇帝听说水潭里的那条鲤鱼一直跃跃欲试想跳过这个龙门,如果这条鲤鱼跳过这个龙门,天子登基无疑。 为了阻止这条鲤鱼跳过这座龙门,皇帝派人来到这个地方来追杀鲤鱼,怎奈鲤鱼太过聪明,他们几经努力却没有成功。后来同去的人想了一个办法,将这座龙门缩小,这样一来鲤鱼就跳不过去了。 于是,大家就按照这个人所说,将两座石磨向中间移去,中间只留宽不足半尺的距离,这样一来,因为鲤鱼身子过大,跳进“龙门”的时候就会被卡在“龙门”,导致鲤鱼一直都没有跳过这个龙门,而“天子”也就没有了登基的机会。 感谢草店镇政府、文化站,岳家湾村委会,以及管维政老先生和罗保先生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