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有”的标准定义了“好老师”,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都是对师德的明确要求。
2017年秋,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未来的期待,激动不已的来到了大堰坡小学。进入校园,就是两排大树,自在坦荡的摇曳着,好像在挥舞着他们强壮的手臂,以主人的姿态欢迎我这个新教师的到来。我所教的班级在三楼,三楼的正对面就是一座大山,这座大山一年四季都矗立在那里。
大堰坡小学学校里面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鸟儿欢声笑语,自然风光无限。然而,由于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家中稍有家底的都举家搬迁到了市区或者镇上。在校学生总共一百五十多人,留守儿童估计有一半左右,还有部分单亲学生和双亲都没有受到过教育的(写不出自己姓名的)。学校的老师们跟我讲述,这所学校曾经也有过她的辉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很多家长慕名送孩子前来求学。只是如今显得冷清没落了。说着这些的时候,老师们的眼睛里都是有着光芒。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的大堰坡小学肯定是颇负盛名。现如今学校虽然只剩下一百多个孩子,但是大家都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而我这次讲述的就是大堰坡小学这所乡村小学的王校长——王斌鹏老师的故事。校长也是老师,学生都欢喜的叫他王老师。
2017年秋,10月份左右, 王老师突然带了一个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到学校来,陪同孩子一起来的是孩子的老父亲,据说这个孩子的母亲是神志不清的。王校长说:“张老师,这个孩子先放到你们一年级,有什么问题及时跟我反映。她在学校的一切用度都免费提供。”那个时刻,那个孩子就那么看着我笑着。而后,我们发现那个孩子特别不对劲。由于担心那个孩子会伤害到班上别的学生,最终还是无奈的将她是送回去观察了。临走之前,她又那么对着我笑着。她在学校待了两天,始终没有说出一个字。
其实,我们大家事先都了解了那个孩子的情况。但是王老师说:“作为教育者,我们大家用尽全力,拼尽一生,总是希望导人向上,导人向善。成就学生,成全自己。教育具有包容性,老师要用个人的包容心去成就和完善教育的包容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然后,笑口常开。
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的时候,总是能看到王老师站在他的办公室门口,温柔地看向操场,操场上有一群孩子在那里嬉闹玩耍。无论何时你来到我们学校,你总是能听到王老师富有激情的在给孩子上课的声音。我们每天都经历着同样的事情,而王校长几十年如一日,把他的激情和活力带给大堰坡小学的孩子们,带给身边的老师们。在一个清静乡村学校,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对事业的虔诚是弥足珍贵的。有人说过,农村学校非常缺的资源就是校长。
后来,在2018年9月,那位名为张胜男的女孩子正式在大堰坡小学就读,到现在12月份,张胜男已经能够主动和学校的老师打招呼,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上课,与当初被定义的“不正常”的孩子,现在在教育的熏陶下,现在正慢慢地走向独立自主的路上,看到她的进步,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激动。我们教师的使命和作用正在显现。
同时,有一句话,送给坚守在岗位上的王校长和大堰坡小学所有的老师们,也送给我自己 “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求孩子们从桥上走过,走到更远的地方、、、、、、”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威望 +40 |
金钱 +40 |
贡献 +40 |
收起
理由
|
双人鱼
| + 40 |
+ 40 |
+ 40 |
赞一个!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