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孙国平 张真真 通讯员加玉计 张杰 匡志鸿
“你看这新玩意儿,蔬菜大棚里面种菜,棚顶还可以发电。”4日,随州淅河镇光化村康华农业负责人袁绍军,指着棚顶一块块蓝色的光伏太阳能板对我们说。
不仅在大棚,在大片的荒山坡,在政府部门、企业办公楼甚至农户的屋顶,随州短短两年时间铺上了25万多块太阳能板。一座“光电城”正在悄然崛起。
连片山头满披太阳能板
随州城区东南方近20公里的淅河镇马鞍山,连绵起伏的山包上,满披一块块蔚蓝色的光伏太阳能板。
山上全是碎石,几乎没有草和树。“只有这种荒山荒坡才能建光伏电站,有植被的不允许。”随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贤江介绍说,随州有着大片荒山荒坡,同时年平均日照约1900小时,为我省一级可利用区,发展太阳能条件好。
一块块长1.9米、宽1米的长方形太阳能板,倾斜固定在金属架上,“据测定,随州倾角为22°时全年接受的太阳能最大。”王贤江说。
马鞍山地面光伏发电站管理人员吴华州说,这片2.3平方公里的荒芜之地共有近30个山头,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总装机10万千瓦。
去年8月20日动工,首批4万千瓦于上月15日并网。
“今天光照不太强,一个小时可发约6千度电。”吴华州指着机房电表不断刷新的数字说,夏天7至9月高峰时,一天可发电60万度,“发的电通过升压、直流变交流后,直接送入电网,国家按补贴电价1元/千瓦时收购,比火力发电收购标杆电价0.4582元/千瓦时高一倍多。”
据测算,该电站全部并网后年发电量将达到1.2亿千瓦时,8.5亿元投资8年左右可收回。太阳能板寿命为25年,剩下的17年将创造滚滚利润。
农户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随县新街镇凤凰寨村,20户人家清一色的斜坡式屋顶建筑,每家朝南20多平方米的屋顶上都装有12块太阳能板。
“一户总装机3千瓦,成本3万元。”村民王世繁说,政府补贴2.5万元,自己只出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