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发现之旅 ——隐秘着一段神秘传说的花湾村 惟我独俊原创图文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花湾村,曾几何时,这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山村,随着近几年来该村能人返乡、城里人下乡,他们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带回资金在村里进行投资改造、包装以及开展乡村旅游开发,让这里名声大噪,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游“网红”。 花湾村不仅仅只是“网红”,也不仅仅只有新打造的乡村旅游景区,在这里,还有不少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1月8日,随州文明网、领秀传媒《发现》栏目组走进花湾村,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探访。 美花湾传承和来历 花湾,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花屋湾”,这主要得益于一栋建筑。 清朝中叶的时候,这里有一名姓詹的财主发家之后,计划在花湾建一座房舍,经过风水先生多次现场查看,最后选址在现在村委会所在地。这主要是因为这块地的正对面有一座形似“卧龙”的山脉。房子建好后,房子的大门正好正对着前面的“卧龙山”。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回忆,当时这栋建筑共有四正四厅四槽房(三进两天井),为11檩十八柱结构,外墙为青砖挂肚,里面为木立柱框架,立柱与横梁直径约30厘米,立柱与横梁之间全部用榫头相连,整座房子的框架没有用一根铁钉或抓钉。立柱下的磉墩直径在五十厘米左右。屋顶为土法烧制的布瓦,室内地面全部用青砖铺成。 所有房屋的房梁和前面的廊檐均为木制,上面雕梁画栋,雕刻的各种神话人物以及寓意吉祥的花鸟布满房梁和廊檐,山墙和后墙均为典型的清朝建筑特色:出檐、翘头、雕花。门框、门槛、门閗同样用榫头相连,焕然一体。门窗为方格雕花。因为整栋建筑被各种雕花所包围,因此,当地人便称之为“花屋”,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村落叫做“花屋湾”,后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才逐渐演变成“花湾”。 据当地人介绍,这家詹姓财主在当地以慈善为本,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清朝后期,这家财主的子女在朝廷为官,全家随子女外迁,但房子仍然留在了花湾,至于这家人现在怎么样了,至今仍然没有消息。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经作为新四军第十五旅旅部驻地,该部在这里驻扎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后来移师他处。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房子收为公有,并分给当时的百姓居住,最多的时候有十几户人家住在里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实行新农村建设,这栋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被拆除,其建筑材料被运到离原址约200米的地方重新建造了一栋房子,这栋房子成为后来花湾村村委会办公所在地,直到两年前,村委会修建新的办公楼后才从这里搬出去。 思乡庙前世与今生 思乡庙,位于花湾村委会以南约4公里、花湾村最高一座山峰的顶端,目前,思乡庙还在,但已经破败不堪。 思乡庙始建于何朝何代,当地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说始建于明朝年间,也有人说在清朝时候所建。因为没能找到相关文字记载和实物(现场仅发现一块残缺不全的石碑,上面有刻于民国年间的碑文),所以不能确定该庙初建年代。 据当地人介绍,思乡庙原来建有五正五厅,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的山石,相比其他地方的庙宇来说,要简陋很多,庙里面供奉的有观音菩萨、财神、送子娘娘等神像,每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周边的信众都会到这里来烧香许愿,曾经盛极一时。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庙被拆毁,现场仅遗留的有几只青石雕花磉墩,与其他地方磉墩不同的是,这里的磉墩直径在四十厘米左右,而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由此可见,当年的思乡庙并不是当地人所传说的“简陋”,即使不是“金碧辉煌”也不至于“破败不堪”。再就是石臼和石板台阶,除此之外,在庙宇所在地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痕迹和遗迹了。 改革开放后,当地百姓利用原有的石头,加上在山上砍伐的树木,在从山下运来石棉瓦,重新建造了三间简易石头房子,算是恢复了“思乡庙”,当年曾经有信众在这里居住,几年前,因为交通等原因,居住在庙里面的人只好弃庙而去,导致“重建”的思乡庙逐渐垮塌。 思乡庙所在地是花湾村最高的一座山峰,站在思乡庙俯瞰花湾村,整个花湾村可以一览无余。正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当年周边百姓为了躲避土匪和战乱,围绕山顶的思乡庙修建了一周高达丈余的围墙,面积达数十亩,据说最多的时候容纳过近千人在此避难。随着岁月的更替,这些围墙经过风雨的侵蚀已经垮塌,只有西南方向还有部分围墙和西寨门残存,在庙宇与与西寨门中间,一个在青石上打造的石臼保存完好——据说这个石臼是当年思乡庙的和尚打造而成。 目前,当地计划招商引资重建思乡庙,并把这里作为一个适合徒步旅游的旅游景点,与花湾生态园连成一片,打造花湾乡村一日游景区。 狮相山更名思乡山 狮相山,即现在的思乡山(思乡庙所在地)。 据说远古的时候,狮相山还是一个不毛之地,山上除了森林杂草,几乎没有其他东西。某一日,一位道士云游至此,发现狮相山山美景美环境美,于是便到处化缘,在山上建了一座庙观。庙观建起后,这位道士除了在山上念经修身以外,闲暇时便在山上或下到山下给周边信众看相,正因为如此,久而久之,人们便把狮相山叫做士相山,意思是说道士专门给人看相的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到昆仑山会友,在回南海的途中经过花湾,发现花湾紫气毕现,他掐指一算,花湾十年之后将有天子和娘娘在此出世,但这团紫气却被另外一团瘴气所压,如果瘴气打败紫气,这对天子和娘娘一出娘胎就会被害夭折。 观世音正在考虑如何解救这对天子和娘娘,突然发现士相山为花湾的制高点,而那股瘴气正是从这个制高点升起,然后一直向北,途径花湾冲两旁二十四座山头,直接穿过天子和娘娘出生地,然后才慢慢消散。如果压制住士相山的这股瘴气,天子和娘娘就会顺利出生。 当即,观音菩萨就和胯下坐骑化做一对母女,按下云头来到士相山,与那位道士以礼相见后向道士说明了来意,并计划安排坐骑留住在道观里,怎奈那道士软硬不吃,无奈之下,为保护这对天子和娘娘,观音菩萨只得将道士赶出道观,将坐骑留在士相山,吩咐她务必在这里严防死守,防止瘴气再现,直到天子和娘娘出世。 这坐骑本来为雌性,她习惯了在观音菩萨身边,习惯了南海的环境,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觉得士相山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但时间久了,她就开始厌倦了这种孤独的生活,她就开始思念南海,思念家乡了。每天没事的时候,她就坐在士相山向南海方向眺望,思念亲人观音菩萨和家乡。后来,人们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把士相山改名为思乡山,意思为思念家乡的一座山。 坏道士施法破风水 那道士因为不配合观音菩萨,被观音菩萨从思乡山道观撵走之后,道士心中愤愤不平,但奈何不了观音菩萨。他苦思冥想不得其法,后来他决定从风水的角度进行破坏,让这对天子和娘娘胎死腹中,以此来和观音菩萨对着干一场。于是找来一名风水先生,请他来协助。 这风水先生在花湾冲上上下下走了几遍之后,发现整条山冲共有二十四座山峰相连。要想阻止天子和娘娘出世修成正果,就必须从这二十四座山峰着手。风水先生交代道士,在这二十四座山峰上挂满灯笼。道士问挂灯笼有何用意,风水先生笑而不言,只是叫道士以观后效。 道士依照风水先生所言,请当地百姓在这二十四座山峰自上而下挂满灯笼。就在挂灯笼的第二天,突然乌云四起,整个花湾笼罩在黑暗之中。不一会,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只见一条巨龙沿着两边山峰挂着灯笼的中间直穿而过,将这些山峰劈为两半,待大雨过后,人们才发现,这条巨龙所经之处,已经变成一条激流奔腾的河流,而这条河流正好将还未出生的天子和娘娘的家庭分为两半,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导致天子和娘娘还没出娘胎就胎死腹中了。 原来,风水先生经过几天的查看,发现花湾的山上面一直住着一条巨龙,而这条巨龙近段时间正好蓄势待发准备奔东海而去,为了让这条巨龙发挥它的威力,冲断天子和娘娘的“龙脉”,他抓住龙怕火的特点,让道士在天子和娘娘“龙脉”的两边挂上灯笼,然后那条巨龙在夜晚发现灯笼之后,以为发火了,慌忙之中从它所居住的地方夺路而跑,硬生生将二十四座山峰劈开分离。让它没想到的是,这是道士和风水先生用的计,其目的就在于破坏天子和娘娘的风水,让他们难成正果。 幺姑凼水淹道士 话说观音菩萨的坐骑整日在思乡山思念家乡,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导致道士阴谋得逞,无奈之下,她只得返回南海,向观音菩萨复命。按下不表。 在花湾有一个姓詹的富户,家中有五个姑娘,在巨龙发威的那年,其中四个姑娘都已经出嫁,唯有人称“詹幺姑”的五姑娘还待在闺中没有出嫁。 自从巨龙发威之后,原本风调雨顺的花湾开始遭遇大旱,已经持续两年多。这个时候,詹幺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单凭她一个弱女子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天,她顺着那条小河沟走,突然发现有一个地方虽然遭遇持续干旱,但这里一直有水,虽然水量不大,如果把这些水利用起来,就可以满足周边耕地的灌溉问题,这样一来,花湾的百姓就不会遭遇饥荒了。如何把这些水引流到河岸上的耕地呢?詹幺姑开始犯难了。 “在此做一个拦河坝!”詹幺姑突然想到。但是如此大的工程,到哪里筹集资金呢?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话。左思右想,还没有出嫁的詹幺姑决定将自己的嫁妆变卖,筹集资金修建拦河大坝。 有想法就开始行动,詹幺姑此举不但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周边百姓也纷纷响应,在她的感召下,拦河坝开始动工修建。 回头再说观音菩萨,虽然得到坐骑的禀报,得知花湾那对天子和娘娘的“龙脉”遭到破坏。但对花湾仍然是念念不忘,这天,观音菩萨带着坐骑一路西行,在经过花湾的时候,发现詹幺姑带着百姓在小河上修建拦河大坝,忙按下云头,和坐骑像上次一样化做一对母女,到建拦河坝的地方向大家打听情况。詹幺姑一五一十地把这两年受旱的情况告诉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一听,顿时感到诧异了:怎么会有这等事情发生?当时她掐指一算,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道士所为。想到这里,观音菩萨不由得有些动怒了,吩咐坐骑将那名道士拘来。不多久,坐骑就带着道士来到观音菩萨面前,这道士一见到观音菩萨,就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当场向观音菩萨下跪求饶。 观音菩萨恨这名道士为了一己之私,竟然用计毁掉天子和娘娘的龙脉,这还不说,因为那次巨龙奔逃,又有多少生灵遭遇涂炭,其他都可饶恕,唯独涂炭生灵这件事不可饶恕。当时,观音菩萨一把将道士提了起来,放进已经快修好的拦河坝里面,瞬间,道士化作一只石龟,趴在河中央。 自从拦河坝建成后,遇到天旱,趴在坝里面水中的石龟露出龟背后就开始下雨,待河水漫过龟背后雨停。当地人说那是因为道士变成的石龟怕晒,遇到天旱的时候他便求龙王下雨。花湾从那时开始就一直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后来,为了纪念詹幺姑的丰功伟绩,当地百姓便把这里取名叫做“幺姑凼”——据当地农民介绍,自从这座大坝建成之后,虽然历经数百年,幺姑凼从来就没有干枯过。两年前,花湾村打造乡村旅游,将大坝进行了一次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