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
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关于素质教育的
再思考》 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
育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一、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
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和主
动地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朱开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
教育》 。它着眼于发展,认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
教育的宗旨。
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
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
济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生产方式并存,技术层次参差不齐,
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
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
者。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
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
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二、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把升学考试作为惟一目的,教育内容片面,怎么考就怎么教,
怎么教就怎么学,学生成了一架“考试机器”,扼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能
和特长。“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特点出发,
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
动活泼地全面成长。”?朱开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指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
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国情的需要。不论是1993年中日
两国儿童探险夏令营远足拉练所引发的《夏令营的较量》,还是1998年
9月中美儿童夏令营引发的《梦想·激情·敏感·体验》,都反映了中国孩
子一个明显的弱点:意志脆弱,自立精神和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差,懒惰、
懦弱、自私。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的
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就将“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
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列为21世纪人才规格
的突出特征。
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着眼于21世纪的人才规格
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的需求。
三、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既是一种个性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
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个性列
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
点,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
自由的发展。
主动发展,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既是对“人”
的尊重,也是知识经济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经济学家告诉人
们,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间里的创意竞争,谁
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
胜。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个性化的人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不仅要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
精神,而且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
神。”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
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教会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同时,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时开发有潜能、有才华的学生,使
他们具备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竞争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