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医技党支部在行动|众志成城 共筑“抗疫”防护墙 随着抗击“新冠”战役的打响,随州市中医医院医技党支部医护们积极请战,迅速投入到抗击新冠病毒、抢救生命的最前沿。他们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牢牢将责任担在肩上,默默无闻,当“医生的眼睛”、做“临床的路标”。 支部“尖刀兵” 冲在前,做表率。医技党支部书记李想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带领支部党员积极请战、庄严宣誓,另一方面抽调党员组建了志愿者突击队,争做支部“尖刀兵”,积极投身到防疫一线志愿服务活动中。自接到全院公共区域消毒任务后,在缺少消毒用具和消毒队员防护服的情况下,李想不愿多给组织添一丁点麻烦,都是自己默默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并亲自带领李俊杰、陈列等突击队员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哪里有危险、党员就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党员就到哪里。”李想作为支部书记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当医院需要人手搬运物资时,李想立马带领突击队员积极报名,参与搬运。由于经常赶不上饭点,泡面以及盒饭早已成为特殊时期的“新常态”。 检验科“侦察兵”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检验科医护人员们承担的任务重、风险大,可他们却凝聚出了高度共识——“检验人”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侦察兵”,要做的就是最快速度“揪”出病毒,确保患者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我们每一位同事表现得都很棒,特别是在面对隔离病区送来的痰液、咽拭子等高危样本时,大家也是积极主动,相互配合直至全部完成,没有一个人胆怯退缩。”医技支部纪检委员、检验科副主任刘伶俐表示。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临床医技并肩作战,共克“疫魔”。 放射科“前哨兵” 放射科是医生们的“眼睛”,相当于部队的前哨兵。全院所有发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都必须经过CT检查,可以说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CT室的技术人员必须直面发热或者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每天的人数至少是几十例,属于极易被感染的高风险医疗人群。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危险,CT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坚守岗位,毫无怨言。 “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我们的精神状态都很饱满。”医技支部党员、放射科主任高雄说。从一开始接到任务,放射科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医生、技师,都表现出了高昂的士气,“抢着上一线”。在紧张的环境里,为了让病人能早点做检查并尽快得到准确的CT报告,也为了节约身上穿戴的防护装备,科室工作人员都是六个小时以上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时刻绷紧着弦,没有丝毫的放松。 药剂科“保障兵” 疫情面前,药剂科全员坚守岗位,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千方百计筹措防控物资及治疗药品,加班加点搬运物资,提前预判做好需求计划,做到疫情面前用药有保障。疫情期间药剂科共调集物资中草药5吨、消毒液10吨、口罩11万个、手套6万双、隔离衣4000件,其他小件物品1000余件,接受约74家公益组织及个人的爱心捐助。 随着中医药应用力度加大,由于大部分生产企业未开工,加之货运不通,中药饮片购买尤为困难,“隔离病毒,但绝不会隔离爱”。医技支部党员、药剂科主任陈艾明为了做好用药保障,跑遍了随州所有的公司,甚至到金银花产地环潭柏树湾村调拨药材。为了迅速成立捐赠库房,药剂科联合党办、信息科等科室连夜收拾仓库、搬运货架、安装程序,医技支部副书记、药剂科副主任马小兵更是一夜未眠,工作到凌晨5点,直到每一笔账目清楚。 制剂室“后勤兵” 秤杆不停、机器不停、人手不停……随着疫情的蔓延,患者的不断增加,制剂室在医院防控专家组拿出中药治疗方案后,立马着手熬制中药汤剂,于正月初二晚制备出第一批“新冠肺炎预防合剂”投放市场,供市民防控需求。由于需求量比较大,医院制剂室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做到设备不休,保质保量。 制剂室熬好的药剂,除了配送到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外,在医院门诊大厅也放有“防疫煎剂”15升的大保温桶,医院患者、患者家属都可以免费取用,每天都有2桶发放。2月15日,医院把中药汤剂分发给全体职工,让他们在战“疫”的冲锋路上少一丝担忧,多一分放心,全力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一道屏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医技党支部医务人员, 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担当, 为临床一线做坚强后盾, 充当着“幕后英雄”。 我们也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供稿人:万子渝 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