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广水无疫情村严守“北大门”不松懈 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网讯:胡坤明 沈宪权报道:“我村无疫情,越是最后关键时刻越要秉承“五师铁军”的革命意志,守好鄂豫北大门。”3月11日,广水市吴店镇塘畈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元对村干部提了“硬要求”。 素有广水“北大门”之称的吴店镇塘畈村,位于鄂豫两省边界,与河南信阳接壤。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新四军第五师首脑机关司令部、政治部等抗战时期的指挥中心,是鄂豫皖边区一面旗帜。 2018年2月,位于该村的新四军第五师尹家湾革命旧址群,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到该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达10万人次。 俗话说,打铁先要本人硬。在疫情防控中,村“两委”一班人,结合吴店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本村新四军五师尹家湾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重温入党宣誓的诺言。 在村南尹家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十三旅旅部旧址旁封堵了岗口,这个岗口是该村的唯一通道,堵住了行人和车辆,但却给采购生活物资带来了不便。 村支书陈海元乐当代购员 陈海元每天都要为村民代购物资,他开着私家车把采购来的物资运到尹家湾封堵的岗口后,然后再用人力搬运过去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他说:“只要能堵住人流和车辆,保护好这片红色土地不被疫情感染,不给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金子招牌丢脸,搬运麻烦一点也值得。” 乐当“运输员”的蔡汉东 其实,蔡汉东是塘畈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抗疫工作中,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二传手”——把村书记陈海元代购拉回到村口的物资,然后再用自己的私家车再转运一次送到村民家中。 山路弯弯路难行,从村南(尹家湾)到村北(河南分水岭)13公里,蔡汉东说,别看只是在村里来回走两趟把代购送到村民家,这可相当于去一趟应山城区时间。 村妇女主任黄玉红当好后勤员 疫情来临,黄玉红的丈夫被隔在应山城区不能回家;已出嫁的女儿一家3口人,去年腊月来她家过春节,一直隔在她家里不能回四川;而小儿子又面临高考。 “防控疫情为重,家庭困难事小。”黄玉红克服家庭困难,每天坚持在抗疫一线:入户测体温、发口罩、搞后勤忙不停。 村副主任刘国书当好保卫员 刘国书因住在鄂豫交界的原因,满嘴都是地道的河南口音,稍不注意就会以为他是河南人。他自豪地说,正因为这样,才有利于管好鄂豫两省边界分水岭,坚守大北门第一线。 不下火线的“伤病员”汤振江 向五师铁军看齐,退伍不退军人本色。去年6月,因为家里发生意外事故(酒精炉爆炸),汤振江和妻子均受伤。他妻子全身重度烧伤未康复,为支持丈夫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家带不足周岁的小孩。 汤振江家里养有一大群山羊,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把这群羊交给年迈的父母放养。他自己的左腿大面积烧伤没有康复,还需二次手术后才能恢复正常行走。 抗疫期间,汤振江全力以赴开展疫情宣传、填报表、岗口把守、消毒、发口罩、测体温等。由于每天行走和站立过久,左腿疤痕一直处于增生充血状态,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但他任劳任怨坚持在一线,不叫一声苦累。 下沉干部不松懈 下沉到塘畈村抗击疫情的张勇(黑洞湾水库管理区副主任)和汪爱民(花山水库管理区干部),兵分两路一人把守鄂豫交界的“北大门”路口,一人把守五师司令部旧址南边路口,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直坚守在革命老区的前沿阵地,保护红色净土。 广水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晓界一行领导到塘畈村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严防 “北大门”关口,派出浆溪店林业派出所干警和吴店公路段人员在鄂豫边区分水岭“安营扎寨”,和镇村干部一起24小时把守,进一步增加了塘畈村的防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