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20-4-8 11:19 编辑
曾医抗疫记之孔久玲的坚守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一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控阻击战悄然打响。作为随州市新冠病毒的定点防控救治医院的曾都医院,成为了战“疫”的前沿阵地。 孔久玲,原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从1月29日进入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至3月31日抗疫工作的阶段结束,她与时间赛跑、与疫情奋战,用行动书写无畏的人生,用执着书写必胜的誓言。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白衣披甲 勇士出征 2020年的春节因为新冠病毒注定与以往是不一样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曾都医院做出迅速反应,全院抽调骨干医护人员组成抗疫医疗队,开展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孔久玲成为了抗疫医疗队中的一员。1月29日,感染病区2区开科,初进隔离病房,一位男患者正在剧烈咳嗽,看着隔着口罩喷出的飞沫,孔医生她害怕了,她退缩了,她不敢接近患者,想到7岁的儿子,想到家人她只想跑出病房,但她又想到自己是一名医生,职责所在,必须要坚持下去。她深吸一口气,故作镇定地向患者询问病情,问完迅速离开病房。 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准备为患者开具医嘱,想想刚刚自己的表现,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没有仔细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怎么能开好医嘱?如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如何合理控制住院费用、节约国家医保基金和政府财政投入?如何正确判断病情?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这不是她平时的工作作风,有愧于“曾都好医生”的荣誉称号,有愧于治病救人的初心,没有用爱心、真心、良心、责任心、同情心去工作。如果连医生都不敢接近患者,那还有谁能去接近他们,谁去解救他们,他们的生命安全谁来保证。 想到这些,她感觉到了白大褂的力量和责任,她想到当初为何步入医学的殿堂——因为她曾立志要做人民的好医生;13年来如一日的坚持,难道要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溃不成军?不,这不是她,她这次也要做勇者,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再次走进了病房,这一次,她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对病人进行细致检查。此后在抗疫的每一天,孔医生她再也没有退缩,再也没有后退一步。她每天查房,病情有变化随时查房,询问病情,体格检查,密切追踪检查结果,学习最新疫情防控知识。因为新冠病毒的核酸检验结果经常是深夜出来,她坚持每天等到结果后再认真书写病历,并做好次日的工作安排,才肯放心睡觉。 2月1日晚因为连续工作太累了,她的左小腿不慎被热水袋烫伤,到2月2日晚才发觉,她简单处理后仍每日坚持查房工作,到3月中旬烫伤才完全愈合。面对烫伤后留下的疤痕,她笑道:这就是新冠战役的荣誉勋章,她会永远记得这次疫情带给她坚强无畏的力量。 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她先前参与的两个团队都隔离休息了,她也想早点休息,好与家人团聚,好想去找领导提出休息的要求,但她仍选择了坚持,因为她相信:只有坚持,克服困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定能够早日结束。
赤子仁心 执著坚守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这是孔久玲在这场新冠疫情常说的一句话,她说:“这不是一句空话,我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尽全力做好防疫战役工作。” 每天进入病房前,她都要检查一下同事的防护服,看看是否有暴露在外的皮肤、头发,是否有遗漏的装备。她叮嘱同事们要相互监督,叮嘱他们要分开就餐,少说话。发现有同事头发不好打理,就自带啫喱水放在科室给同事们固定头发。孔医生就是这样一个细心之人,因为她知道防控无小事,大家是一个团队,一人安全关乎所有人安全。 新冠战役的63天,孔久玲因工作能力突出,先后中转3个隔离病区:1月29日感染二病区,2月4日感染六病区,3月7日感染四病区,在每一个病区,她都做着开科辅助和危重症抢救的工作,与疫情做坚决的斗争,使病区顺利开展工作,帮助患者转危为安,所在病区均无医护人员感染。 新冠战役的63天,她坚守病区,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多喝,每天工作下来,累的都不想说话,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她相信,有了自己的守护,病人的生命安全才多了一份保障。目前,她和她的团队已救治140余人,获得了患者们的一直好评。
仁心仁术 大医风骨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医生,孔久玲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无微不至的关爱病人,多次自费为病人准备生活用品和营养品,鼓励患者增强与病毒作斗争的信心。有一位患者反复高热,吃饭少,因交通管制家人无法送可口的饭菜和营养品,她了解情况后,立即购买牛奶送给患者。当时有同事说,科室有牛奶啊,随便拿一箱就好了,何必去买呢?也有同事不相信这是孔医生自费买的牛奶;也有同事说这样会宠着患者了,让患者习惯了医务人员给他买东西。对此,她笑而不语,因为她只是坚持平时的工作习惯而已,没必要解释。 每天穿梭在病房,奔波于病人之间,汗水浸湿了她衣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但经过她的精心救治,先后有48 名患者治愈出院。 疫情面前,她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为了更好救治病人,没有后顾之忧,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将自己7岁的儿子送到了婆婆家,一走就是两个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能做到的就是把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生命重于泰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命令,这就是一名普通基层医护人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坚守彰显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