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起钉、拉条、拼板、热压……一块块再生建筑用板材生成,随后便投入到建筑工地使用。
近日,在高城镇七姑店村2组村民陈义明的房前屋后,只见堆满了从各建筑工地拉回的废旧板材和木棒,这些过去当作烧火的材料经过上述程序加工,再生成一块块可利用的板材,每年可节约木材3千余吨。
“这是陈义明利用自家养猪场改建的板材加工厂。”该村4组76岁老农张安林说:“别看我70多岁了,可身体硬朗,外出打工没人要,板材厂工作按劳所得,既不限制时间,又不耽误农活,在这里干活很开心。”
张安林介绍,像他这样的老人只能干些起钉子的活,他把废旧板材上的钉子起出来过秤,每斤付报酬8.5元,一天也能挣到上百元。
39岁的王洁良是这家再生板材厂的负责人,他说:“再生建筑板材加工厂面积约500平方米,建有一条生产线,投资近100万元,每年可再生1.2×2.48米类型的建筑板材10万余张,创产值近300万元,大部分盈利作为工作报酬支付给了进厂工作的乡亲们。”
王洁良介绍,建筑废料再生板材厂用工全部是附近群众,每个岗位都有固定人员,也有灵活参与的群众,大家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来这里务工,所有岗位计件付劳动报酬,实行多劳多得。平时基本保持有20人在厂里工作,人多时达到33人。
“小小板材厂,为村里精准扶贫出了大力。”七姑店村村委会主任张先云说,村内有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到厂里参与起钉子、拼板等工作,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他们通过辛勤劳动,一举甩掉了贫穷帽子,走向富裕之路。( 高城镇财政所谢宏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