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7|回复: 0

    随县教育局加强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复制链接]

    5244

    主题

    2万

    回帖

    179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797236
    发表于 2022-12-1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菱 于 2022-12-1 16:27 编辑

         随州文明实践云讯(通讯员叶青松 任丹丹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肆虐三年,线上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常备工具”。线上教学期间中小学生心理承受各种考验。随县教育局及时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指导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与疏导,着力引导全体学生正确认识疫情、科学应对疫情、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首先,组织专家制定《随县教育局线上教学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全县中小学进行系统指导。要求学校要成立有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区(村委会)、家长代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督促学校既抓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抓线上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专题教育,搜集疫情防控主题心理微课,并开通心理热线及心理健康线上咨询渠道,做好面向有心理咨询需求学生的关怀工作,及时了解其困难,实施必要性心理疏导。
        第三,综合施策,给学生、家长、教师支招,送“锦囊”。根据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实际,对学生、家长、教师实施分类指导,而且充分考虑到考虑到校情、学情,有侧重点地开展教学,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家校共育工作得以完美结合。
        疫情尚未结束,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 目前全县线上教学平稳顺利进行。
    附:《随县教育局线上教学期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随县教育局线上教学期间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随县中小学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适应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新形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传统线下心理健康教育延伸拓展,着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有效缓解疫情防控、课业负担、人际交往、考试焦虑等方面压力。
    二、基本原则
         (一)育心、育德、育才相结合。
         (二)发展、预防、干预相结合。
         (三)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相结合。
         (四)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支持相结合。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确保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有效。学校要成立有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区(村委会)、家长代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既要抓学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抓线上心理健康教育。
           (二)落实专题教育。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在保证心理健康课程线上课时量的同时,每天为学生开设5至10分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开展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线上咨询,对主动求助的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疏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疫情防控主题心理微课(5—10分钟),并开通心理热线及心理健康线上咨询渠道,做好面向有心理咨询需求学生的关怀工作,及时了解其困难,实施必要性心理疏导。
          (三)实施分类指导。学校根据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实际,对学生、家长、教师实施分类指导,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支招活动。
    1.送给家长的锦囊:
         建议一: 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请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学校老师,周边亲朋联络,互帮互助。
          建议二:帮助孩子改善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疫情期间,孩子需要持续待在家里,外出活动减少,不能和同伴一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持续累积和积压。请家长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来帮助孩子减压,保持积极心态。
          建议三:帮助孩子判断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家长要直面孩子关于疫情的相关问题,积极与孩子沟通,不回避疫情状况,以恰当方式、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目前我国的防控措施以及延期开学情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指导孩子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建议四: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有序生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来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一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建议五:给予孩子一定独处空间,多一些理解信任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建议六: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为丰富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在目前情况下,家长不能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但要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建议七: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好网络学习准备,学会网上学习的基本技能。
        建议八: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进行网络学习,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与班里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监督,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遇到不会的问题,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每天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议九: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可以利用孩子从媒体上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抗疫事件,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指导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大自然。
          建议十:分享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要让孩子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斗中,有无数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引导孩子关注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和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2.送给孩子的锦囊
         建议一:规律作息时间,按课程表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睡眠。
        建议二:调整学习状态,上课前提前布置好学习环境,准备好文具书本,不要养成掐点起床,边吃边学,边玩边学等不良习惯。
          建议三:加强体育锻炼,如跳绳,仰卧起坐等,适度进行健康娱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建议四:主动调整人际互动,通过线上方式与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多交流多沟通,互相关心互相鼓励。
    3.送给老师的锦囊
         建议一:理解并接纳变化。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状态必然会受到影响,这是网课的普遍现象。教师需要警惕自己用达到“线下学习效果”的高要求进行自我施压,接纳新变化以轻盈的心态面对。
         建议二:学会尝试调整。线上教学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开拓教师教学能力的机遇。比如,学生们无法专注线上课堂,一方面确实是自律性有局限,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式无法调动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基于此,建议教师:(1)检查自己的课程内容是否适合网络教学,是不是讲授内容过多,让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积极表达,造成学生互动不积极。(2)积极开展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在此基础上,多看多学线上有趣课程,积极尝试做出改变。(3)授课方式上及时调整。如上课期间要开启摄像,尽量露脸,多提问多鼓励,增加跟学生的互动性。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而不是仅仅换个地方念ppt而已。
          建议三:想法增进情感交流。学校上课时,师生之间一个眼神、笑容或者一个摸摸头拍拍肩的行为,这些不经意的互动交流都带有教育的温度让孩子内心温暖且信赖教师。然而线上课程阻碍师生情绪情感的传递,疏离师生关系。为了更高效上网课,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与孩子们增进感情。例如:提前进入线上课堂,利用好课间的10分钟,与同学们线上聊聊天唱唱歌促进感情。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们在这10分钟溜去上网,待到上课又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增进感情也有助于教学管理。
         建议四: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居家网课期间,教师、家长都很难,教师怕被家长投诉,家长怕教师不用心,大家都被各种焦虑裹挟着。家长和老师可能都积压着不良情绪一点就着,又或者由于忙碌,在反馈现象或问题时表达不清楚,这就造成教师家长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做无效沟通。建议教师主动学习一些人际沟通心理学与技巧;线上沟通时多用亲切温和的表情包代替冰冷的文字;尽量电话沟通更加高效快捷、沟通时避免情绪化表达,尤其是在提醒家长孩子学习不认真,或者作业没完成的时候,多肯定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
          建议五:建立积极正向思维模式,看到压力背后的积极意义。适度的压力对人的健康是有利的,可以让人更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去应对紧急事件,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主动积极与校领导沟通,告知领导最近的工作困难,寻求领导帮助。尽量减少与教育无关的工作,争取让自己的休息时间得到充分保障,让自己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衡好教学与休闲娱乐。
          学校应完善家庭教育线上指导体系,充分依托家委会、家校群等,与家长加强日常沟通交流,组织家长开展网络团体辅导等活动,就某一专题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
    (四)加强督办考核。教育局将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各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教学计划,与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中心学校要加大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附件1:《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要点》
    附件一: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要点
    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覆盖“居家心理适应、学习心理辅导、情绪调适辅导、亲子沟通方法、网络与手机使用方法指导、展开生命教育或心理困惑求助辅导、自我调适方法的普及”等七个方面。各学校、各学段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校情、学情,有侧重点地开展教学,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小学阶段
    1.起始年级(一年级)  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学校主动为家长及时推送各种家教资源,指导家长关注孩子情绪状态,更好地支持孩子居家学习生活,教会家长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的教学方法,理解居家学习、生活的意义,认识到“安心居家、做好自己”就是很好的抗疫行为。
    2.中间年级(二至五年级)  适合采用心理班会短课或心理微课、小视频的方式开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基础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会预习与复习、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还可培养自主学习、自律的品质。
    3.毕业年级(六年级)  采用灵活、有趣的互动形式,增强学生体验感,注意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重点引导学生觉察和理解情绪、合理宣泄和表达,保持情绪稳定;引导学生和父母积极沟通,与父母一起探索相互陪伴的有效方式,拓展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如一起绘画、唱歌、运动、体验亲子游戏等;鼓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和家庭事务等。
    初中阶段
    1.起始年级(七年级)  加强养成教育,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加强心理辅导、情绪认知、自我意识教育、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筛选信息,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与手机学习,学会劳逸结合,注意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分享生命感悟,探索价值观,寻找生命意义等。
    2.中间年级(八年级)  八年级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情绪。因此,在心理辅导内容和形式上应重视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正确观念的引导,可重点关注学生对线上学习的抵触、对父母监督学习的抗拒,以及可能产生的无聊、暴躁、郁闷、愤怒等情绪,引导学生觉察和理解情绪、合理宣泄和表达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流动。
    3.毕业年级(九年级)  重视压力调节,对目标计划制定和完成进行辅导,同时对学生开展时间管理策略、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学习目的及态度的指导,培养和发展独立学习能力。此外,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觉察自我情绪变化,教授合理宣泄和表达情绪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及掌握相关应对方法,介绍心理困惑求助渠道和方式等。
    高中阶段
    1.起始年级(高一)  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高一新生适应新环境、适应新老师,掌握初高中学习形式和特点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学会设定自我学习目标、制定计划、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寻找自我成长和优势资源;引导学生认识负面情绪、积极关注调节情绪;引导学生正视手机使用问题、高效完成学习计划、适度娱乐放松身心、加强运动增强体质,通过线上教学体悟,加深对生命意义体悟,逐渐树立职业理想。
    2.中间年级(高二)  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资源和局限、接纳自我并尝试改变;激发潜能,做好时间管理,规律提升学习效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3.毕业年级(高三)  指导高三毕业生跨过复习高原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指导学生合理宣泄和表达情绪,掌握心理热线及面询相关路径,科学地解决心理困扰。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