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52|回复: 0

    他山石 ▏2023年襄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复制链接]

    1913

    主题

    26

    回帖

    8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89461
    发表于 2023-10-25 17: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0月24日,2023年襄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剑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王芳主持会议。
      陈剑指出
      近年来襄阳紧紧围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立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
    360截图20231025170853360.jpg
      陈剑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好立德树人方向盘,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要深化部门合作,谱好协同育人“交响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同的格局。要强化主题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到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
      陈剑强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事关国家的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体家长的共同期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全面提高襄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议通报了2023年各县(市、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情况,相关县市区和部门作了交流发言。
      以下是各地各单位的交流材料
      一起来看看吧
      枣阳市:共治共建  协同协作 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屏障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仅是专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近年来,在襄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枣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强化“三保障”措施,构建共治共建新格局
      枣阳市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保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全面提升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建立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明确教育、卫健、宣传、网信等部门职责,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上予以保障。二是强化阵地保障。高标准建设1个市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18个乡镇未保工作站、558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开通心理求助热线,强化辅导站运行、辅导教师履职、热线接听、危机干预等督导考核,形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三是强化队伍保障。坚持“定向培养、专职配备、择优推荐”,备案管理心理健康教师213人,为全市中小学校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遴选20多名持证心理咨询师,组建辅导团队,常年参与132个校内心理辅导室咨询服务和139条校级心理服务热线接听服务,日接听电话200多个,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
      二、做好“三融入”文章,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
      坚持“育人先育心,树人先树德”,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管理,积极从源头上全面培育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认真落实间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要求,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全过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推选班级心理委员,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选树新时代好少年,以德育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枣阳实验中学、中兴学校等中小学每年农忙季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心志。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利用微信、QQ、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聚焦“中华好家风”专题,开展“家书传家风”音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会管理。组织卫健部门探索心理健康医教结合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及转介方案,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严管线上、线下、物流三大源头,严查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罚营销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行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净网”专项行动,推广枣阳实验中学阳光晒书护苗活动经验,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有害信息,预防沉迷网络。
      三、深化“三走进”行动,推进心理健康工作新实践
      坚持把培育学生积极阳光心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创新开展志愿者走进学校、教师走进学生、活动走进心灵活动,积极培养拥有心理健康成长能力的青少年。一是志愿者走进学校,强化桥梁沟通。组建由27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200多名社会心理健康指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积极与学校结对,针对师生、家长的恐慌、焦虑、担忧等心理困扰,积极与学生监护人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积极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二是教师走进学生,强化监控干预。督促全市中小学全程多维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班主任重点关注留守、单亲、患病等重点人群,特别是遭受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情况,开展“面对面”谈心及家访活动,做好预警排查,力争早发现、早预防和早干预。高考期间,在学校考点设立爱心助考站,举办考前心理减压辅导讲座30余场次,受众师生20000多名。三是活动走进心灵,强化心理素质。紧扣“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组织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清明祭英烈”“戏曲进校园”等活动200多场次,引导中小学生参与文明城市“小手拉大手”等志愿服务53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36000多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对标对表、聚智聚力、高质高效抓落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老河口市:建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 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最大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近年来,老河口市紧紧围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开展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校外环境。2022年,老河口市荣获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市)称号;在全省64个县(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中,取得第4名的成绩;在襄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第1名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着力建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工作,成立市级领导小组,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市委文明委每年制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深化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抓深抓实。
      加强规划管理。统筹各方资源,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市级和部门建设规划,合力推进建设。各单位结合职能职责,规范场所建设,制定管理标准,建立考核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财政保障。将各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切实予以保障。
      二、着力筑阵地,推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全参与全规范全覆盖
      突出市级主导。市财政投资6.5亿元,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群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于一体,高标准建成综合公共服务功能区。投资160万元,建成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265个,实现未成年人活动室、四点半学校应设尽设。
      突出部门职能。市教育局在汉江绿心王府洲建成全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2万余人,建成市、镇、村家庭教育服务点143个,心理健康辅导室255个,实现校外教育站点全覆盖。市民政局高标准建设全市首个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市关工委在李宗仁博物馆、袁书堂等7处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和陈列馆,建立“青少年关爱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搭建平台。团市委依托村(社区)打造“希望家园”36个,为留守儿童建起幸福快乐新家。
      突出社会合力。市级各部门、企业广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践点,打造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120余个,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三、着力强功能,推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品牌化社会化公益化
      坚持品牌建设。市教育、文旅、民政等9家主责单位,持续开展“光未然”美育节、“育才杯”体育联赛,推进戏曲、经典诵读等进校园活动,打造“体艺花开”工作品牌。发掘“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活动”,形成“五红五老育新人”工作品牌。畅通儿童权益保护渠道,实现“情暖童心”微心愿,打造“彩虹行动”工作品牌。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打造“畅学畅玩”工作品牌。深入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生活救助,丰富残疾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关爱残疾儿童,撑起幸福明天”工作品牌。
      坚持先进培育。市文明办围绕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宣传,累计推选表彰120名新时代好少年,在全市青少年中发挥了榜样作用。
      坚持社会公益。老河口市妞妞爱心协会等社团组织,持续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社区积极开展“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小小红心 爱国爱家”等志愿服务项目,营造了未成年人工作“人人关爱、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多次被“学习强国”、省市各级媒体宣传报道。
      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要求,不断拓展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更大贡献。
      襄州区:凝心聚力抓创建 厚植新风育新人
      近年来,襄州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实抓牢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截至目前,襄州区共有2所“省级文明校园”,29所“市级文明校园”和35所“区级文明校园”。在市委文明办下发的《关于2022年度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系统得分情况的通报》中,我区襄州七中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同时,在全市2023年上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考评情况中,襄州区荣获第一名。下面,我就襄州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行简要汇报: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文明校园工作责任
      襄州区大力构建“文明委牵头抓总、文明办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协作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整体格局。区委文明办通过制定文明校园培训方案、建立考评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细化任务分工;区教育局采用“校园条格式包保”管理方式,定期对乡镇学校进行巡回拉练,促使乡镇学校全面提档升级;全区各学校建立“谁分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学校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二、围绕“六好”抓创建,共助文明校园全面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领导班子、思想道德、活动阵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好这“六好”标准,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一是突出政治铸魂,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学校党内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二是突出德育教育,把思想道德建设好。为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理论素养,我区田家炳中学携手华中农业大学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享思政教育资源,共育党建活动品牌;今年来,全区已开展“万名师生诵读红色精神”等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十万余人次,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少年”等典型85名,通过统筹辖区内外各种资源,厚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
      三是突出搭建平台,把活动阵地建设好。今年5月,由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全国红办为襄阳苏维埃红军小学授旗挂牌,进一步加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我区高标准建设了11所乡村少年宫,通过对接帮扶、年度考评、开展活动,确保乡村学校少年宫建好、管好、用好。近年来,全区扎实开展“圆梦工程”助力乡村学校少年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约千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全区留守儿童带来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四是突出夯实基础,把教师队伍建设好。通过开展“校长约课”、校本研修、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年度考核、晋级和评优首要标准,召开警示教育大会90场次,在全区评选出22名“最美教师”、226名“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五是突出“一校一品”,把校园文化建设好。全区以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形成“一校一品”已成为各校办学自觉。如襄州七中沉淀出“七星文化”,培养“七星学子”,打造“七星班级”;龙王镇肖集小学打造“特色足球”,组建足球队,编制足球校本教材;石桥镇黑龙小学呈现出“人人会跳戏曲操,会唱豫剧选段”的特色校园文化;程河镇中学将柳编技艺列为校本地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
      六是突出环境育人,把校园环境建设好。截止目前,全区在校园及青少年教育活动场所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景观340余处;常态化开展校园环境大扫除4000余场;组织教育、公安、工商、文旅、食药监、城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30余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印刷品390余张(册、碟),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三、统筹城乡共建,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学校的办学优势,辐射、示范、带动农村薄弱学校提档升级。“硬件”方面,投入1800余万元为农村学校新建5栋综合楼,配置21间标准化语音室、音乐室,刷黑路面5000余平方米,墙面翻新1500平方米;“软件”方面,开展教师业务能力培训20余场,学生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160余场,学校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系列特色活动180余场,实现城乡学校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共建的良好局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下一步,襄州区将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实的工作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团市委:青年助力共同缔造 携手共建“希望家园”
      今年以来,共青团襄阳市委围绕“组织青年、动员青年、服务青年”的主要职责,持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作用和青年志愿服务力量,组织开办“希望家园”暑期公益托管班262个,招募志愿者千余名,服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近8000名,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实、愉快”的暑期。
      一、落实“党建带团建”,完善机制整合资源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团市委加强党建引领,持续在“希望家园”建设一线推进团属阵地建设,发挥团属阵地作用。一是建立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团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主推、村居主抓、青年主体”工作机制,推动各村(社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作用,发动辖区内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希望家园”活动中。二是强化部门合力。召开“希望家园”暑期班启动仪式暨青年助力共同缔造工作交流会议,与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14家市直单位围绕襄阳市青年助力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工作交流,共同研讨“希望家园”暑期公益托管班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心理关爱等工作重点。三是延伸工作触角。结合“七彩假期”“彩虹行动”等暑期公益活动,整合工作力量,形成既相互合作、又各有侧重的工作合力,有效推动“希望家园”建设走深走实。
      二、汇聚“志愿者力量”,构建多元参与格局
      贯彻“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理念,实现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一体化,变“你和我”为“我们”,凝聚力量,打好青春“组合拳”。一是实现志愿者招募组织化。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参与“希望家园”实践活动,组织引导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20所高校的38个支教团队以及青暖社工、乐源社工等14家社会组织参与“希望家园”常态化志愿服务。二是实现志愿者培训专业化。组织开展全市“希望家园”暑期项目志愿者培训活动,向志愿者讲解“希望家园”开设背景、重点工作方向、课程设置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提升志愿者能力素质,确保“希望家园”活动高质量开展。三是实现志愿者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机制。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健全安全应急预案、配置专业救助人员和器械,切实提高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将“希望家园”建设为“平安家园”。今年我市“希望家园”暑期志愿托管班的262个点位未出现安全问题。
      三、贯彻“开放式教育”,以需定供持续发展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以及各年龄段学生实际需求,使“希望家园”教学内容精准化、多样化、专业化。一是优化教学方式。各县(市、区)团委积极联合公安、消防、检察等行业部门,通过“团委组织、行业部门协作、志愿者服务”的工作方法,带领“希望家园”学生走进禁毒教育基地、走向管理水域,以现场教学方式宣传禁毒知识、“防溺水”知识、防电信诈骗等法律知识,增强活动的专业性和趣味性。二是丰富课程设置。坚持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齐抓共管,不断打造亮点工作。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文化,开展了手工扎染、绘制脸谱、廉政诵读、廉政剪纸等课程,带领学生体验非遗传统文化,感悟廉洁文化。此外还安排了感恩教育、手工操作、科学实验、垃圾分类等课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浸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注重身心健康。扎实开展安全自护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同上一堂安全课”青少年防溺水专题课堂,邀请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现场教学,加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普及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襄阳市“希望家园”暑期公益托管班让少年儿童在暑期感受关爱、获得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帮助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青年志愿者们得到了实践锻炼,为青年助力共同缔造,参与基层市域社会治理注入了工作热情。下一步, 团市委将继续在宣传推广、队伍建设、资源整合三方面下功夫,落实青年助力共同缔造各项要求,确保“希望家园”品牌工作做实、做常、做细。积极引导青年一代全身心投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业就业、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合力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市妇联:“三个强化”建好社区家长学校 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家”力量
      2022年以来,市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不断推动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开展普惠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强化阵地建设,筑牢社区家教工作之基
      一是高位推动。将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纳入《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襄阳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襄阳市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十四五”规划》内容,从源头上明确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市人大常委会社法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9个县(市、区)同步开展调研。二是明确标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的通知》,明确社区家长学校概念、服务内容等,整理下发师资清单、课程清单、管理制度等,为抓好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年度工作会议、执委会、妇联干部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各级妇联干部对于家长学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督办。每年组建工作专班,对主城区所有社区及部分县(市、区)家长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办,当场反馈意见,限期整改到位。目前,主城区所有社区均建立家长学校,且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师资、有活动、有档案。
      二、强化队伍建设,凝聚社区家教工作之力
      一是组建管理队伍。指导督促各社区建立以党组织书记为校长、妇联主席为副校长、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五老”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家委会,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同时线上线下结合,围绕如何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如何有效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如何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育,为家委会成员培训“充电”,两年来2万人次参加培训。二是培育骨干队伍。以襄城区、南漳县为试点,开展一镇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员培训,即每周一次线上督导、每月一次线下培训、每镇培训1名镇妇联主席+1名骨干教师+所有社区妇联主席+N名志愿者,不断增强基层家庭教育力量。三是抓牢专家队伍。建立“一库一社会组织”家庭教育专家队伍。招募来自教育、卫生、公安、法院等领域的专家学者281名,组建家庭教育专家库;指导督促市家庭教育协会完成换届,吸纳95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团体会员,不断充实家教专家力量。
      三、强化指导服务,提升社区家教工作之效
      一是聚焦深度,办好公益课堂。通过实施一批项目、下沉一批资源、用好一批社会组织等形式,推动家长学校用起来、活起来。两年来,市妇联“向阳花”公益项目在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500余场;探索在12个社区实施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儿童快乐家园等项目,为0-6岁儿童家庭提供早期育儿指导服务;协调指导母亲教育协会、心桥心理事业发展中心每周联合所在地社区开展公益家庭教育沙龙。二是拓展广度,办好云上课堂。每周六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家爱学院”共上一堂家庭教育指导课活动,推送课程75期,通过微信群、QQ群进行传播,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邀请华中师范大学特聘心理专家陈默老师主讲《好家教伴成长—“双减”政策之下家长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4.5万余人次观看。三是提升温度,办好实践课堂。联合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等单位承办首届湖北省家庭文化节,以“家·陪伴”“家·成长”为重要版块,采用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的方式,举办各类家庭教育实践活动100余场,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出席活动,并对工作专报做出批示,肯定家庭文化节达到了塑家庭、正家教、传家风的良好社会效果,并希望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全市打造永不落幕的“三家”文化节,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下一步,市妇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开展服务上再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凝聚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家”力量。
      市教育局:强化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发展
      近年来,市教育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提高站位、强化责任、细化举措,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夯实德育基点,厚植爱国情怀
      一是以思政课程为先。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基本功交流展示,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实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组织一体化教研培训和“同上一堂课”活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修订完善《襄阳好风日》地方教材,在地方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怀、树立建设家乡远大志向。二是以传统文化为要。持续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全市240余所中小学成立了戏曲社团或兴趣小组,参与学生近7000人。举办经典诵读活动450余场、书法进校园70余次,传统体育进校园160余次,近7万学生体验了射箭、足球、篮球等项目。三是以爱国教育为本。组织“读红色经典 育红心少年”主题诵读和全市中小学“培根铸魂 启智增慧”爱国主义读书展示,开设“典耀中华”名校长、名师荐书线上专栏,浏览量超10万。加强国防教育,把军事知识和党史教育作为军训重要内容,完成全市高中阶段54643名新生军训。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二、聚焦育心重点,助力学生成长
      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育心工程”,打造具有襄阳特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品牌。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压实育心责任。推动建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学生护航、“陪伴学生成长”工程,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二是着眼队伍建设,提高育心水平。推动配齐配足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提高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水平,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骨干培训、开展全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指导各地暑期组织专题培训,参训教师达1.5万人次。三是立足教育关爱,丰富育心形式。举办首届襄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全市60万人次学生参加。邀请各级各类专家开展公益讲座近70场,累计6万余人次学生受益。加强重点群体关爱帮扶,用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今年以来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心理辅导6056人次,对特殊学生群体跟踪引导帮教11307人次。
      三、建强共育支点,完善育人机制
      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强支撑。一是守好学校教育阵地。实行“政府—教育”双线包保控辍保学,学校落实“校领导包年级,教师包学生,班主任统筹管理所带班级”承包责任;各地政府同步组织镇村组及相关部门联合包保,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人、一个不少”。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55936人,其中小学366967人,初中188969人,实行送教上门625人,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入学条件外,实现适龄儿童少年“零失学零辍学”。二是建好家长学校平台。将“抓好各级家长学校和家长课程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列入教育“十四五”规划,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做到家长学校教学开展实、教学常规严、师资队伍强、教育效果好。全市中小学校建有家长学校730个,每学期至少组织2000多场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线上同步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短视频宣讲,办好家庭教育微课堂。三是完善家校互动制度。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制度,持续探索建设“红色家校联动室”,推进“精准家访”“周末公益讲堂”常态化。2023年暑期全市教师家访204836户,收集意见建议8539条,办实事好事14092件。各地各校组织主题班会7800余场,邀请1020余名家长到校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坚决扛牢责任,在打造“育心”品牌、培育优秀典型、发挥共育合力等工作上纵深推进,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推动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再出新成效。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