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论坛
  •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4|回复: 0

    [文明简报] 随州精神文明简报(2024)第十期

    [复制链接]

    2525

    主题

    26

    回帖

    12万

    积分

    执行干事

    Rank: 8Rank: 8

    积分
    126753
    发表于 2024-11-5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关注随州文明建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随州精神文明建设
    第 10 期
    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2024 年 10 月 31 日

    关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近期, 市文明办组建调研组,对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栋梁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各地要善于从 基层实践中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并加强宣传推 广,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加以 整改。现将《关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运 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以简报形式刊发,供各地参阅。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打通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为 进一步深化拓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动文明实
      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根据工作部署,随州市精神文明建 设办公室组成调研组,于 2024 年 8-9 月份,对各县(市 、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调研组围绕阵地建设、队伍组建、活动开展、项目培育、品 牌打造、机制保障等方面,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交流 等形式,对全市 50 个乡镇(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了 全覆盖调研,收集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220 余条。
      总体来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深化拓展,县(市 、区)、 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域覆盖,基 本达到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 准,初步完成了“四梁八柱”的建设任务。广大干部群众对文明 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地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目 标定位,注重整合资源、坚持示范引领、发动全民参与,通过抓 实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工作机制,实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 站)建设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一)抓实阵地建设,解决“在哪干”的问题。各地按照“群 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整合盘活各类资源, 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各级文明实 践阵地普遍在显著位置设置辨识度高、指向性强的标识标牌,实 现文明实践时时可感、处处可观。一是持续打造文明实践阵地
      “2.0 版”。随县唐县镇、均川镇、吴山镇,广水市吴店镇、余 店镇,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通互联的服务阵地,实行 “多站合一”“一站多用”;随县环潭镇和曾都区东城街道、北 郊街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了改造升级,曾都区洛阳镇新建 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广场。二是探索文明实践所站融通共 建。部分没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或位置较为偏僻的乡镇(街道), 如随县草店镇,广水市应山街道、广办街道、城郊街道、陈巷镇、 长岭镇、李店镇、经济开发区,曾都区府河镇,将新时代文明实 践所设立在辖区内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实现所、站阵地共建、 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三是多措并举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曾 都区发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艺骨干等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工 作室 25 个;随县小林镇、新街镇,广水市吴店镇, 曾都区何店 镇、洛阳镇,整合 “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打造 “红色场馆+文 明实践”模式;曾都区西城街道、广水市杨寨镇链接辖区内各类 资源,新增多个文明实践延伸站点。
      ( 二)抓实队伍建设,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各地持续加 强文明实践队伍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营造“文 明实践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一是不断完善 “8+N”文明实践队伍体系。各地普遍建成理论宣讲、文化传播、 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 困等 8 类常备队伍和若干支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队伍,打造文明 实践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 37.1 万人,注册 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 2730 支。二是持续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典 型示范引领作用。曾都区将下沉到主城区 153 个社区的 1.8 万名 市区两级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部编入文明实践小分队。
      随县高城镇组建“付本发文明实践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广 水市吴店镇吸纳本地乡土文化人才、民间文艺骨干、农村致富能 手、“五老人员”、好婆婆、好媳妇等加入文明实践队伍。三是 注重提升文明实践骨干业务能力和水平。随县环潭镇每年组织开 展文明实践专题培训班 2 次以上,曾都区洛阳镇依托“顾世国红 色基因传承工作室”培养“土专家”“小板凳”“ 巾帼美”等各 类宣讲人才 30 余人。
      ( 三)抓实活动开展,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各级新时代   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立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精准设计活动   项目,广泛搭建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聚人气   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获得感。   是做实理论宣讲首要政治任务。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   “百姓名嘴”宣讲台为抓手,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   30 余场。随县长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湾夜话”,广水市   城郊街道“板凳会”“院坝会”等,以不同的形式把宣讲搬到田   间地头、街头巷尾、文化广场。二是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   动。随县洪山镇、广水市城郊街道、曾都区东城街道充分挖掘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每年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 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暑假期间,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文艺、  公益托管等活动。三是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随县唐县镇、广   水市武胜关镇、曾都区万店镇等开展各具特色的“村晚”、村歌   赛及乡村篮球赛、足球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四是传承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广水市吴店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亮花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随县万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辖区   内建立多所“义阳大鼓”传承学校。
      四是抓实品牌建设,解决“要干好”的问题。各地持续精准 对接群众生活需求,挖掘培育更具地方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打 造更多群众参与度高、特色鲜明、可持续运转的文明实践品牌。 一是精心设计项目,建立文明实践项目库。各地普遍将文明实践 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融合贯 通,加强项目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广水市策划开展“百姓名 嘴”“文艺轻骑兵进基层”等普惠性项目,“孕妈学堂”“用爱 心为生命加油”等特惠性项目,“走动式医疗”“救在身边”等 应急性项目上百余个。二是规范项目管理,打造文明实践品牌。 各地创新文明实践项目的服务理念、操作模式、参与方式,按照 “成立项目-招募队伍-实施项目-评价效果-优化项目”流程 实行闭环管理,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美誉度的 文明实践项目。随县连续两年举办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 赛,推动基层优秀项目同台路演、精彩比拼,实现以赛促学、以 赛促建,培育出了“百千万”宣讲、“文明携手 结对共建”、“光满 ·爱心红丝带”、李明海老兵服务、“管得宽”等一批站 得稳、叫得响、传得远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曾都区涢水街道打 造为老服务“爱耋家”“爱叠加”、关爱青年“五彩科技 筑梦 未来”、和谐邻里“乐享风光”、社区居民“五心服务”等特色 文明实践品牌。三是深化移风易俗,持续培育文明乡风。随县万 福店农场凤凰山村乡风文明“1234+”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随县殷店镇制定出台红白喜事简办标准,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 各村的月度考核内容。广水市组织辖区内 33 名诗词楹联学会会 员创作倡导文明婚俗对联一百多幅,入选湖北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曾都区洛阳镇推动“五家”建设,打造和美乡村。曾都区何 店镇打造 “ 乡贤之家”,推动文明村镇创建,以乡贤文化孕育文 明乡风。
      五是抓实工作机制,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各级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健全领导机制、共建机制、推进机制, 推动文明实践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具象化,实现月月有主题、  活动常态化、项目品牌化。一是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各地建   好用好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不断完善群众“点单”、  中心“派单”、实践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运   行机制。广水市余店镇建立文明实践活动全年项目表和月度安排   表,确定 21 个基本项目。二是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随县吴   山镇、广水市十里街道、曾都区淅河镇推动文明实践“一站一品” 建设,在辖区内打造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以点带面辐射   带动全镇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三是持续激发文明实践活力。  随县柳林镇制定《柳林镇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曾都区经济开   发区建立积分制管理平台,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赚取   积分、用积分兑换物品。广水市杨寨镇、蔡河镇积极开展“星级   文明户”“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培育   遵德守礼、崇德向善的文明素养。 四是开展文明实践结对共建。  全市 386 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 185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   “结对共建”,实现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办、新风共倡、 品牌共塑。五是压实文明实践主体责任。随县吴山镇建立新时代   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制度,随县太白顶景区、广水市陈巷镇将文明   实践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做在   经常。
      三、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虽然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 照中央、省委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短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文明实践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文明实践所、站 对文明实践工作理解不深不透,缺乏高度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自 觉,没有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来抓文明实践工作。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知晓率、参与度、满意 度不高。少数文明实践所、站满足于做宣传、办活动,“看上去 热闹”,却没有精准聚焦群众需求,文明实践工作有流于形式的可能。
      二是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少数文明实践所、站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阵地功能不够完善,还不完全具备开展文明 实践活动的设备和条件。部分文明实践所、没有站对辖区内的公 共服务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合理利用,活动质效不高,对群众的 吸引力不够。少数文明实践所、站没有在显著位置悬挂或者设置 固定标识标牌,没有公示开放时间并正常向群众开放,存在 “铁 将军把门”的现象。少数文明实践所习惯于当“二传手”,缺乏 对基层文明实践站的具体指导和必要支持。少数与文明实践站共 建阵地的文明实践所,存在所、站活动不分的现象。
      三是文明实践队伍亟须进一步壮大。主要表现为新时代文明 实践中心(所 、站)人员力量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所、站普遍缺 乏文明实践骨干力量和志愿服务积极分子。相对于城市社区,农 村地区更加缺乏理论专家、特种养殖、心理疏导、艺术辅导等专 业文明实践队伍。少数基层所、站没有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实践专题培训。
      四是理论宣讲这个首要任务有待凸显。受制于专业理论宣讲 队伍缺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不够、优质宣讲课程供给不 足、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少数文明实践所、站开展理论宣 讲文明实践活动频次较少、质量不高,理论宣讲的形式较为单一、 内容较为枯燥,往往无法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五是特色品牌和项目培育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基层所、站虽 然开展了不少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但由于不注 重项目的设计策划、组织实施和宣传推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和品牌。各地探索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 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有效办 法还不多。
      六是体制机制运行还存在薄弱环节。县、镇、村三级党组织 抓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责任还没有压实,存在主动谋划不够、活 动参与率不高、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部分文明实践 所、站没有科学制定本月或下月文明实践活动时间安排表,没有 对日常活动进行公开展示。一些文明实践所、站没有经常性开展 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缺乏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必 要的物质回馈和精神激励。多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经费保 障不足,无法满足日常工作运转、阵地规范建设、文明实践培训、 爱心积分兑换等必要性支出。
      四、意见建议
      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 化思想,按照中央指导意见和省委实施方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实现 由“五有”标准向“五好” 目标迭代升级,为加快建设城乡融合 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一是要突出阵地功能好,高质量打造文明实践载体。注重发 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整合辖区内便民服务中 心、农家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唤 醒老祠堂、古民居、旧校舍、文化遗存、非遗传承场所等沉睡资 源,推动在商业街区、景区景点、工厂园区、服务窗 口、教育基 地等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站点,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 文明实践服务圈。推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定时 开放、常态开放,切实提升文明实践阵地综合使用效益,有效解 决基层阵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二是要突出制度保障好,高质量构建常态运行机制。进一步 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牵头制定抓文明 实践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经常性带头参加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 动。健全完善 “ 点单+派单”工作机制,建好用好随州市文明实 践云调度平台,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可视化呈现、一体化调度、智 慧化管理。聚焦共建原则,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与文明实践所、站 开展“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果叠加。探索 创新乡村德治方式,广泛推行“道德红黑榜”、文明实践积分制度。  
      三是要突出队伍建设好,高质量壮大文明实践力量。建强做 实“1+8+N”文明实践队伍体系,注重把乡土文化人才、新乡贤、 致富能人、“五老人员”、退役军人、先进典型、返乡创业人员、 网络达人、入党( 团)积极分子、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等群体吸纳 充实为文明实践骨干力量,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队伍。建立多层次、立体化文明实践培训体 系,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每年至少组织开展 1 次 集中培训,切实提高文明实践工作骨干和志愿者的业务能力、专 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四是要突出活动开展好,高质量培育文明实践品牌。各级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 文化文艺、为民服务、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特别是要结合 “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我 们的节日”活动,着力打造一批融入高质量发展、助力基层社会 治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每个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所、站每年培育实施具有较好效果的文明实践项目 原则上不得少于 5 个、3 个、2 个。
      五是要突出成效评价好,高质量提升文明实践质效。搭建群 众参与载体,精心设计符合群众意愿、能力、条件的文明实践项 目。聚焦“一老一小”,广泛策划养老育老、亲情陪伴、文体娱 乐等文明实践活动,提高文明实践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建立 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或剔除实际效果 差、群众满意度低的项目。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广泛 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学习宣传活 动,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088/wps1.png
      
      报:省文明办,有关市领导。
      送:市直各单位。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5088/wps2.png
      发:各县、市 、 区文明办。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IOS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安卓版APP下载:

    官方微信

    随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 手机版 小黑屋 szvf.com.cn Inc. 鄂ICP备20007109号-2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