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 2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天随地 于 2015-7-1 20:45 编辑
==文化底蕴==
1958年、1975年、1976年、2007年,安居镇区西北角的羊子山曾先后出土过带“噩”(鄂)字铭文的文物。1988年,市考古队在安居桃花坡发掘“曾都尹”墓一座。1998年1月,省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考古队采用遥感技术勘探表明,安居镇存在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建于西周,废弃于汉代,分大小两层,大城方圆约2.5平方公里,小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90米,东西宽约170米,护城河距城墙510米,宽约20米。许多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西周初年安居这里曾是古鄂(噩)国的都城所在地,西周至春秋早期为随(曾)国之都城。
明清时期,安居一带漕运鼎盛,商贸繁华,有“小汉口”之美誉。安居老街“九街十八巷”主要建筑大多建于这一时期。那时,安居老街有“三楼”(西有上门楼,中间有过街楼,东有下门楼)、“三宫”(圣宫、文昌宫、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五戏楼”(陕西会馆戏楼、天符庙戏楼、万寿宫戏楼、老官庙戏楼、五显庙戏楼)。这些建筑均为飞檐、翘角、青瓦、马头墙,雕镂精湛,结构严谨,风格独特,自成一派。此时的安居亦山青水秀,风景别致。
清朝文人梁木写有八首绝句赞美“安居八景”==潘州夜雨、长庆晨钟、两岸桃花、船山耸翠、涢浦夜泊、香云禅院、羊山寻古、溠水观鱼。
民国时期,安居老街依然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人山人海。仅在镇区四里距离内就有六处可以泊船,即陡坡潭、土潭、会馆潭、水起门港、灯盏窝、玉皇潭等,六处港湾常年泊船千号,有三千多船民在此消费。船民把武汉的京广杂货、纺织品、副食品等运抵安居,把安居周围盛产的稻米、棉花、土布、土纱及从三里岗、洪山、环潭、均川大山里产的山货装船运往武汉。
|
|